他写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样人尽皆知的唱词,也留下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晚晴集》。出身显贵之家,自小有“神童”之称,“二十文章惊海内”,博览群书,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他是中国话剧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李叔同,却选择在人生得意之时挥别红尘,遁入空门,成为一代佛学大家弘一法师,从此在世间留下传奇。
昨晚,田沁鑫导演的新剧《聆听弘一》历经两年多的准备,在美琪大戏院正式首演。让观众颇感意外的是,无论是“民国艺术之父”李叔同,还是“一代高僧大德”弘一法师,始终未在舞台上出现。
更让人意外的是,极具装置感的空间,完全颠覆了想象中的年代感。明亮现代的矩形播音间里,李叔同和弘一法师的名字,在青春靓丽、衣着时髦的民国广播人口中不断被提及,并被剧中人以“戏中戏”的形式装扮演绎,在多媒体影像构建的一个个场景中,弘一法师以剪影和肖像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穿梭在当下与民国
奥秘与乐趣并存
田沁鑫说,《聆听弘一》是她对弘一法师的一次回应允诺。然而,这部作品完全脱离传记类作品的窠臼。导演借用了电台直播方式,还原这样一位传奇历史人物。故事有着多重时空,通过当下真实存在的热门网络电台节目《坏蛋调频》,制作了一档《寻找民国坏蛋》的节目,在寻找过程中偶遇佛音电台主播,进而有了《聆听弘一》这一期广播节目。
看剧的时候,因此可以看见民国广播业人的命运和弘一法师的命运两条线平行进行。导演介绍说,“弘一法师其实是一条精神主线,弘一法师从出生到圆寂,是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介绍来完成的”。
《聆听弘一》在舞台上搭建了多重时空。一众角色在错落展开的当下与民国两个时空跳进跳出,追寻法师,穿梭来往,猜测与史实相伴,奥秘与乐趣并存。观众看到台上说话的是一群活色生香又贪生怕死,情感炽热且胆大妄为的民国人,他们七嘴八舌拼凑出来的弘一法师,渐渐成为丰富而立体的传奇。而观众借由台上众人之口“聆听”到的,正是李叔同曾经的“发声”:相关艺术、爱情、文化、自觉、出世与入世等等跨时空的话题。
在田沁鑫看来,李叔同和弘一法师,就像是两个人。李叔同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天才,多情多思,敏感热烈。弘一法师“以戒为师”,无上清凉。“小时候害怕看弘一法师圆寂的时候,躺在床上的那张照片,配有他圆寂前写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我不是害怕这几个字,而是怕书面介绍的‘绝笔’,是将要离开人世的人写的字。上了戏剧学院才知道中国的第一部话剧叫《茶花女》,其中玛格丽特的扮演者是照片上的这位和尚,他是中国话剧创始人,也是中国第一个开设人体写生的美术教育家,还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创者。”田沁鑫说。
从艺术家到出家僧人,田沁鑫坦言,弘一法师吸引她的地方是,不管俗世的眼光怎么看待他,他始终跟着自己的心灵走,“所以说他是勇敢的。这种勇敢很吸引我去做这部戏”。
“聆听”避免编纂和杜撰
对于这样让人意外的讲述表演方式,田沁鑫说,“当时在杭州讨论要做一出弘一法师的戏时,我脑袋里第一闪过的词就是‘聆听’,‘聆听’就避免了编纂和杜撰。面对弘一法师,我丧失了说谎的能力。我想让大家从他的书信,或别人的口述里来看到他的精神。整部戏里弘一法师都没有出现,而是通过广播的声音出现。我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听来了解他,并能听懂他。通过‘聆听弘一’,与他‘神交’,也借此认识生命维度之外的这位法师的‘自觉自律’。”
田沁鑫说,创作这部剧的过程,也是感受李叔同赠予的启示——自觉自律,不原谅自己。“从质疑入手,到完全信服,有过一阵子艰难的挣扎过程,世界上真有这样光辉的人。几个月的创作,我了解了这位品格完美的大德,他的‘自觉性与自控力’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田沁鑫道。
为此田沁鑫也为自己制定了工作表,并严格遵守,从想自觉变成了真自觉。田沁鑫说:“物质的困惑、生命的困惑,现在大家都活得这么忙、这么乱,怎么办?那是不是要期待这个伟大的灵魂能够帮我们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是一个感性的民族,就不妨尝试着用模糊一点的感知方式,像朋友一样去感受这个人。”
《聆听弘一》是一部呈现出现代禅意质感的作品,而多重空间的碰撞或叠加,也颇为灵动、自由和流畅。而这部剧也集合了国内最一流的主创人员,舞美灯光肖丽河、服装设计陈顾方、音响音效设计王丹戎、音乐总监姜景洪、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造型设计刘红曼,都是业内最一流的艺术家。而首场演出结束,李玉刚特别献唱主题曲《送别》,向大师致敬。
http://www.dxsbao.com/art/140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