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周星驰
电影似人生
今年大年初一,我们迎来了周星驰的又一部新作——《新喜剧之王》,对于这部电影的名字,或许我们不会过于陌生。1999年2月13日,除夕的前两天,由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喜剧之王》在香港上映,成为当年香港的票房总冠军。直到今天,《喜剧之王》依然是电影界的经典存在,被不少人提及或回味。
相比之下,《新喜剧之王》就没有《喜剧之王》那般幸运,豆瓣评分仅为5.8,与大年初一上映的其他几部电影相比,《新喜剧之王》可以说是遭受惨败。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上的一片质疑声,认为周星驰的这部新作只是在“卖老梗”“卖情怀”,更有甚者认为,他不过是曾经的“喜剧之王”,如今的“跌落神坛”“炒冷饭”而已。
有人说,喜剧演员并不是时刻都是快乐的,可能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一个“笑话”,而周星驰就是这样一个“笑话”代表。出道时,他是低到尘埃的龙套演员,而如今已成为喜剧之王,就如同二十年前的《喜剧之王》被称为烂片,二十年后成为经典,周星驰的人生就好似一部电影,一个从备受质疑到自我证明的演绎过程。
周星驰的作品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电影角色“小人物化”。一开始,主角不是卑贱的小人物,就是不学无术的无赖,即便出场时是富家公子或有钱人,到最后也会变成一贫如洗的小角色。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没有国家、历史这样的大言说,不过就是社会底层人民为生活所迫、尝尽人间冷暖的生活再现。然而这些小人物怀揣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最后在逆境中逢生。他在影片中详细描绘了龙套演员被导演谩骂,被过气明星欺负,没有台词和正面人影,只能演死尸、替身或是裸替。周星驰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他表示,自己就是要演小人物,因为自己就是小人物。周星驰直接式地用胶片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不过人生似电影,电影似人生。
“虽然你们是在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样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那人好像一条狗”
在周星驰小的时候,他父母就离异了,他便一直和母亲居住在贫民区一间小屋里。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很小就出去打工,卖过电器、眼镜、也卖过点心,这些经历让他提前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也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周星驰曾经透露过,“那人好像一条狗啊”“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些台词多多少少也有对小时候生活的纪念与感叹。
1980年左右,正是香港电影高速发展的时候,一直对漫画、电影感兴趣的周星驰也被那股热潮所吸引,萌生了加入这个行业的念头。他鼓动好友和他一起去报考无线演员训练班,但可笑的是,作为发起者的他却没有通过。又经历了两次考试后,周星驰终于如愿以偿被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夜间训练班录取。
虽然入了行,但没有一点资本的他,毫无意外地成为了龙套演员。《喜剧之王》中“你可以叫我跑龙套的,但是不要叫我臭跑龙套的”,这句台词与他当时的境地十分切合。周星驰最让人感叹的一次跑龙套,是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一个小兵的时候,他认为影片中小兵一上来就被梅超风一掌打死的情节应该加一些反抗的情景更好,但这样的建议被导演无情拒绝。《喜剧之王》中,同样的跑龙套,同样给导演建议,同样没有被采纳。但是,这次却是由周星驰本色出演,这是否带有一点儿讽刺和无奈呢?
随后,周星驰在《赌圣》《逃学威龙》《审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少林足球》等电影作品中大放异彩,更是频频被提名影帝,但无奈的是在他七次提名中,有六次都是作为陪跑角色。对此,周星驰在节目《看见》中说道,这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运气不好”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自大狂妄,或许是不自量力,但就像他所说,如果我们太在乎他人的看法,那活着岂不是很累?其实在他看来,是否能够获得影帝并不重要,既然作为演员,那就无需将此太放在心上,毕竟影帝是他人的评判,而自己更在乎的是一种自我感受的过程。即使是失败,也要依旧保持自我的骄傲。
“无敌是多么寂寞”
孤僻的性格让周星驰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太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甚至还常常会得罪一些人,但也让他留有更多时间思考。与周星驰合作过的田启在评价他时说,周星驰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赶上他的步伐。一边思考一边前行,《赌圣》获得4132万票房,《审死官》获4988万票房,《美人鱼》创下当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纪录……在电影这条路上,周星驰获得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荣誉奖项,同时,他把香港喜剧推向了一个高度,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末,香港影坛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喜剧电影,导演、演员们身兼多个摄制组,每天都在赶戏。香港电影一年不如一年,喜剧人才也逐渐缺乏,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香港影坛的喜剧变得庸俗不堪外加乏善可陈。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星驰仍然坚持严苛的拍摄要求,以保证影片的高质量,也是在这一时期,周星驰以一人之力撑起了香港喜剧电影的半边天。周星驰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这个时代也是属于周星驰的。对于喜剧电影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起三个字——周星驰。
不是所有的喜剧都是喜剧。周星驰曾经说过:“那些很传统的英雄式的概念,看起来很假,却反而有了喜感。”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开始的二次创作与最初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影片中依旧饱含笑点,但搞笑之余又融入了市民阶层的辛酸和对于人生心得的体验,所以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往往会感同身受。而其中的一部分观众,他们会对周星驰的电影持有更高的期待,对周星驰的要求不断提高,尽管周星驰本人也愿意不断提高自己,但却没有人能够保证他的影片不让观众失望。换一个角度来说,不是因为他不适合拍电影,又或者是江郎才尽,而是一部分观影人对待电影的审美要求在不断提高。
质疑永远不会停歇,无论是爱钱的骂名,还是太自我的标签,这些永远不会消失。周星驰从来没有否认,相反之下,他选择承认,他说:“每个人都有眼睛,都会看人,而不会光听一个人。他们说的都是真实的,毕竟不同的人对你有不同的看法。”
香港演员毛舜筠曾经这样谈过周星驰:“周星驰这个人很怪的。以前我们都想着自己做好演员的本分就好了,但他不是。他整天要求改剧本,不满意他就会发火,直到改到他觉得满意为止。至于人际关系,他也是不会理会的。现在我才明白他为什么是那样子,因为他只想着如何把戏拍好。”
http://www.dxsbao.com/art/1565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