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支教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望来时路,感触良多。
记得第一天到达十堰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里似乎并不是我想象中支教地点的样子:道路干净整洁,街边每隔不远的距离就会有商店。住宿的条件更是让人惊讶,每天都有热水,宿舍干净整洁,当时内心深处有一个疑问,这里真的需要我们过来支教吗?
带着疑问开始了一天又一天的课程。起初孩子们都很腼腆,很听话但是不怎么说话,后来通过玩游戏大家慢慢地熟悉了起来。我也逐渐了解到一些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学校的老师不多,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更是只占一小部分,师资力量不足以撑起整个学校一到九年级的课程。有一次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找我教她读英语,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很简单很基础的单词她的发音都有问题,纠正发音的过程中了解到,学校的老师教的读音就是错的;班上的每个孩子,即便是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也都会做饭,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有的孩子还需要做饭给家里人吃。因为自己做饭,所以时间没有那么固定,很多孩子中午不饿就根本不吃饭,可能有一部分饮食不规律导致营养跟不上的原因,大部分孩子们的身高都不太像同龄人;寝室的条件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好,但是事实是,一个床位可能要睡两个甚至三个孩子……
了解到情况之后才会明白支教队选择这里的原因,但最悲剧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发现问题之后深深的无力感,在困境面前,感觉自己的力量真的太过渺小。因为这群孩子们,我感到遗憾无力,但也是因为这群孩子们,让我看到希望。拿书法班举例,班上有年龄很小的孩子,才刚刚上一年级,这个年龄可能还不太会写字,但是讲课时候会发现,讲过一些字的注意事项之后,他们在很认真地按照相应字体的要求来书写。高年级的孩子则是一点就透。十五天对于书法来说太短,但是我可以看到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慢慢熟悉之后,小孩子顽皮的本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但顽皮只是表象,善良可爱才是本质。讲文化常识的时候就会发现,班上最皮的孩子记忆得反而最快最牢。白桑关的傍晚永远都很凉爽,晚饭过后经常会有孩子来学校玩,有一次和一个女孩子聊天,她说她想努力考上自己梦想的大学,所以她在尝试说服自己的家长同意送自己去更好的中学念书。那一刻她眼神中闪烁出的光芒让我看到了相信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带出大山,让她/他有所成就。关键是启蒙的培育,这需要过程和时间,我们要做的最关键的是撒播火种。“相信相信的力量,梦想梦想的未来”这是我在支教短暂的时间中所学到的。
在白桑关的日子马上要结束了,马上就能回家了,但是心中并没有当初以为的欣喜兴奋的感觉,反而是阵阵失落。班上有孩子把自己捏的玫瑰花和章鱼送给我当礼物,也有孩子和我说,“老师想你走了以后一定不要忘记我们这些人呀!”,不断地有孩子在问“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我曾经以为支教只是我生命中短暂的十五天而已,我以为在白桑的记忆会和所以记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一张白纸,但当我现在写下这些的时候发现,十几天来的所有画面,深刻的还是平凡的都如同电影一般在眼前一一闪过,在白桑的时光会是我最难忘的夏天,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支教一次,一生都将是支教者。”这并不代表之后志愿者们要回去,而是支教过程的烙印将伴随一生,对那片偏远土地的关注将持续一生。最后,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结尾:“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http://www.dxsbao.com/art/215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