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全书,虽说不敢言豁然开朗,但也的确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回想初读《大学的理念》一书时,晦涩难懂的文字、难以理解的宗教神学思想等等都极大地打击了我的阅读兴趣,甚至于质疑起前人们对这本书及其作者纽曼的高度评价。但是随着我渐渐深入地阅读,尤其是在读到后面的五六七三讲内容时,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以及思考,很多内容可以结合我们国家当下的本科教育实际情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就书中纽曼的观点来反思我国的本科教育,可见以下问题: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通识教育;大学教育功利化;也可以概括为大学教育的专业化和世俗化。纽曼在书中强调了本科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进入社会,而不是进入专业工作做准备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职业能手在于培养绅士,而不是培养专才,所以应搞博雅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可反观我国当下的大学教育,仍然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通识教育地位低下。即便是学校采取了类似校选课等方式的通识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其欠缺重视。这些通识课程在学生们的心中也只是需要简单应付过关即可,往往被当作“水课”对待。本科阶段的学生,刚刚成熟起来,思维和眼界都还有待进一步开拓,过早的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好事。以我自身为例,高中毕业后,我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还不甚清晰,并不能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十分的迷茫,最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选择了教育学这个专业,但其实当初我自己并不了解这一专业究竟是什么,甚至顾名思义,觉得学了“教育学”就是专门当老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也对这一专业有了一定了解,也发现自己其实“志不在此”,虽然学校有转专业的制度,但是相伴而至的还有一大堆让人望而却步的限制条件,最终我还是因为觉得过于麻烦而放弃了。提到这里不得不对何光沪先生在序言中所讲的“西方的本科生可以自由转系,甚至被要求选修许多相去甚远的学科”表示一下羡慕。我的切身体会让我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之时,就在大学这个“熔炉”中被迫进行了专业加工,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产品,这是很悲哀的。换一个角度来说,任何知识的分支都是相互关联、融会贯通的,所以无论是学习什么专业,都应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即使它们看似并不相关,却能给予我们更多智慧,更广阔的眼界去更好地思考人生。因此,正如纽曼所提出的大学教育应该以“博雅教育”取代“专业教育”。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功利化的取向。这种取向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古人将学习视作考取功名的途径,“学而优则仕”也是一贯的思想。当下随着“证书热”的发展,学生们渐渐地将大学视作为疯狂考证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此外,学生们谈及上大学的目的,很少会有人说出是纯粹为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绝大多数所说皆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虽然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抱着一定的功利化的目的接受大学教育,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我还是对教育抱着一种最美好的积极期待,希望我们的教育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去功利化,还社会一个纯粹的“教育”。
“世上有一些道理,绝不因为古老就会过时,反而是历久弥新。”这句话很适用于对纽曼的思想进行评价,这也是我阅读完《大学的理念》一书后所有感想的最贴切的凝练,相信即便再过一百五十年,这本书依然会闪烁着其特有的光芒,不是一杯越冲越淡的茶;而是如同一坛越陈越香的酒!
http://www.dxsbao.com/art/260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