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大思想家荀况就闻、见、知与行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不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知道,知道不如去实践,他强调的是实践对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诗人陆游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总是浅薄,唯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其中精神所在。
由此观之,我国古代的文人们便已经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就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去阐释自己的观点,更不能广泛为世人所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近日,有幸拜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在一万余字的文章里,通过理论的阐释与诸多事实的列举,更深刻地理解了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想了解一本书、一篇论文的具体思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发出这篇文章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个人心境。文章写于写于1937年7月,彼时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拘泥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1931年-1934年使中国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广大同志。感于此,毛泽东同志深入剖析当时社会的状况,揭露了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试误,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无数次错误的出现,而将这些错误改正,才能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这一点,作为只经历过学生角色的我来说,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我是一名文科生,对于数学、物理等计算较多的学科,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高二分文理科,我选择了文科,可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记住了公式,却不能很好的运用,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的解题方法,当我去面对一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慌张的,因为我害怕我会错,我害怕我做不对,我害怕我会考得不好。可是事实证明,害怕不仅没用,还会加剧一个人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导致本来会的地方也做错。我的高中政治老师是哲学系毕业,她告诉我,要勇于去尝试错误,别怕犯错,记公式记得再熟悉,不如实际去应用到题目里,错了就去找错误的原因。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谈到,认识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的到了理论性的认识,还需要且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就要把规律性的认识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也许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可以纠正这些理论的不完全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中国的老话也反映出实践是真理,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深入实践才能求得真理。作为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要读许多的书籍,在读过一些作品之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好的作品往往是深入人心的、与民众贴切的,而这些好的作品的形成,是与作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密不可分的。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丁玲决心到人民群众的火热斗争生活中去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她走家串户,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民众间的采风,使写出小资情调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丁玲,转变为一个深刻认识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状况的、写出鸿篇巨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她的到来也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我有认识,我有真理,我去实践过了,就结束了吗?实践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终点吗?答案是否定的。认识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循环的轮回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还是以我们学习过的一本书为例——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周立波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同样深入到群众当中,深入到实际的情况里,绘制了中国农村彻底推翻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这一伟大变革的历史画卷,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朝着解放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这部作品也被称为“土改的工具书”。这充分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形成了理论性的认识,并指导着实践的继续。
实践是无休止的,认识也是无极限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也曾阐释过知与行的关系,知行统一,也是目前我们所追求的。《实践论》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它,做知行合一的新青年,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当中去。
http://www.dxsbao.com/art/318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