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初步学习,我了解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有三个,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知识。而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学习者的需要。
教育,对于准备人们去参加社会生活,并因此而直接地或间接地,明显地或隐晦地塑造他们,总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出发点也是培育人的,因此学习者的需要应该被放在第一位。
教育首先要有助于促进个人及其人格的充分发展,才能让其更好地更积极主动地吸收学科知识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一个人由于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他自己的意识。过去,无知和无能注定使人们对于外界影响作出的反应,不是逆来顺受,就是神经过敏。教育使得人们已经在领会、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了,而当他具有了必要的技术,便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利益合理地影响这个世界,然后用物质产品和技术结构丰富这个世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已成为他自己命运的潜在主人。
既然教育的重心在于人,那么课程与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把学习者本身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但这并不是说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其他两个来源就不重要了,我认为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学习者的需要,每个人,为了更好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适应和生存,必须习得并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经历,而这个经历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经历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地理的、生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的,因而是复杂的。当我们决定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时,又如何能不考虑这一点呢?接受教育的每个学习者都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在他的内心有家庭坏境和社会状况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不能像机器生产一样死板单一,必须因材施教,灵活科学。
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因此,他必须从环境中、从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这也是终生教育提出的重要依据,所以课程与教学也应当肩负起引导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技能、完善自身发展的使命。
教育是科学的、人道的,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应首先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即学习者的自身需求,帮助他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能力,然后根据其自身兴趣特长与社会需求,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让他能够以有独立思维的人的形式生存在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我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个人的拙见有不足和漏洞之处,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与建议。
http://www.dxsbao.com/art/3254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