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念
1. 没有问题就无需治疗。如果来访者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采取干预的理论、模式和哲学背景都不重要了。但在现实中,尽管来访者的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很多心理疗法仍然鼓励继续治疗。例如,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去“巩固效果”,或是寻求“更深层次的思想和结构”,SFBT非常反对这种做法。
2. 如果治疗有效,那么就深入下去。这条理念依然遵循“不干涉”原则。如果来访者已经自行解决了问题,那么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来访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只评价来访者的方法是否有效,而不评判其质量如何。当治疗师充分了解了来访者在改进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反馈,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只有充分了解是什么起了作用,来访者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
3. 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及时尝试其他方法。效果才是评判一个治疗方案的真正标准。当来访者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很多理论常将失败归结为来访者,而非理论或操作方法的不足。而SFBT的做法是:如果来访者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或是没有通过考核,那就放弃这种方法,转而寻求其他方法。
4. “滚雪球”效应。SFBT的建构模式包含了很多连续、可控的步骤,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在实际情况下,那些起作用的细微环节能有效地帮助来访者逐渐平稳地达到预期的改善效果,并最终取得治疗的成功。
5. 解决方法不一定必须与问题直接相关。
6. 解决问题和描述问题的语言不尽相同。阐述问题的时候,语言显得较为消极,倾向于对过去的描述,而且往往会表露出问题永久存在的观念来;相比之下,解决问题时所用的语言就相对积极、充满希望,着眼于未来,同时表明问题是暂时性的。
7. 问题不会一直存在,“例外”就是解决之道。干预手段是寻找“例外”。来访者总是展现出问题的“例外性”,即使是在非常微细的地方,这些例外之处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来导致来访者作出一些改变。
8. 未来是可创造和改变的。人类不能简单地被定义成历史、社会阶层和心理诊断下的行为集合体。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支持下,这个理念表明,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人们自己才是命运的建筑师。
http://www.dxsbao.com/art/3479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