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读后感
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它不像别的论文写作的书籍,有着专业性表达的书名,晦涩难懂的内容,看到书仿佛就看到以为老教授正襟危坐的在你面前侃侃而谈。这本书从书名到封面、内容都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让人有翻开它,读下去的冲动。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是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口试评审近十年的经验成果。书中列举了研究生常犯的许多错误。篇幅很短,但内容完整,实用性很强。
一、写作背景和内容简介
说起写作背景和内容简介,作者也是用最易懂、诚恳的语言风格:“从小喜欢读书,因为是男生,在那个年代,理所当然考进了上木工程学系,后来选择了距离社会人文最接近的都市计划组就读。其间,自行发现了环境心理学这个有趣的研究领域。记得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这门课的期末报告,我不谈传统的规划制度与法令,转而用个人空间、领域感等概念讨论住宅邻栋间隔之设计;硕士论文也不研究都市计划法令制度,而研究高层住宅的邻里关系。”
对于本书的内容,从做学术的立场来说,其实是观点,没有一个观察是不带观点的观察。如果对一个购物广场的场景进行描述,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描述会全然一致。你所看到的、发问的,都与你的观点有关。该看而没有看到是盲目;不该看而看到,这是戴着有色眼镜,也有可能助长了社会中的刻板印象。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自己观察时会出现的偏差。除却主观性,我们便成为一个脑袋空空的人。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讨未曾触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当然的事物中发现新观点,指出原有的偏见。正如同性恋之于异性恋,如果你本人对于同性恋非常鄙夷,那么当你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总是会带着否定与批判的思维。再比如对于男女平等的研究,如果你在内心中是男权主义者,你会不自觉的提高男性的地位,贬低女性。
二、论文结构
说完写作最起初的立场,再说说整个论文的结构。首先前言说明研究动机、脉络与意义在一篇论文的最初,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献回顾说明这个主题已有的理论或经验研究,自己将采取的观点让研究更具有权威性;研究发现与讨论是论文核心,说明创新点及其与已有理论研究的关系;最后说明自己研究的限制、未来研究的方向及相关政策建议等,这是对自己论文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那么,一切准备就绪,应该如何确定研究主题?书中提到,灵感可以从听相关课程或演讲、阅读期刊论文、查询论文后的参考书目、参考论文后的未来研究建议、阅读新闻事件或与老师同学讨论中获得。来源很广,但是一旦定下了研究主题,论文的进展就有了质的飞跃。当然,主题的选择还要考虑自己的人格特质,害羞可能就不适合需要与陌生人频繁接触的田野调查类,它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研究主题也会受到研究目的的影响,研究目的大约分为三种:个人目的,可以和自己的爱好有关,兴趣取向有关,这样也会更加激发研究的动力;实践目的或社会、政治目的,比如社会迫切想解决的难题等;研究或学术目的比如想填补一些学术空白等。
三、资料查找
对于本书,我还比较感兴趣的是资料的查找。这是所有新手写作人的一大困扰。哪里的资料可靠?哪里的资料是我可以获取的?对于资料的查找取决于研究问题界定得清楚与否,以及你过去对此研究议题的熟悉程度。如果只有模糊的概念,可以从议题总回顾的文献开始,例如专业百科全书、字典、手册、年鉴、某个学门的系统丛书等。书本及论文后面的索引条目以及版权页的主题都可以当做网络查询关键字或主题的参考。书中还列举了书籍、期刊、学位论文、搜索引擎等的搜索方法和技巧,但有地域的差异,且版本比较旧、不够全面。
关于文献检索,可以去图书馆找本书学习。对于图书的查找有些图书馆采用图书馆分类法,有些则采用杜威十进位分类系统。影印书籍、论文等,一定要记下起始页、出处、出版年等,以免后续重复或难以寻找到出处。利用论文被引数初步判断其权威性,但要注意可能的偏差,比如有人引用其实是为了批评,比如该研究主题比较冷门,或者学术圈学者们相互引用的情况,但引用较多的论文通常比较旧,点击“被引”一栏下方的数字,这样便能看到哪些学者后来又引用了这篇文章。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高级检索功能。当然,知网一直是一个在学术界公认的可靠平台。
看完整本书,我获益匪浅。原本模糊不清的论文写作思路如今变得清晰起来。这就是前人经验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art/3482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