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薪火传实践队第一阶段实践感悟
在第一阶段的实践过程中,传统文化薪火传的队员们感触颇多。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怎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传承转化,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待地域文化,我们应着力于保护,着眼于发展,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叫“目击道存”。眼睛之所见与领悟“道”之所在,有很大的关系。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我般有三问:这里出过多少进士?这些人才是在哪里培养的?如果是在书院培养的,这些书院是否还在;如果房子不在了,那遗址还在吗?为什么要这样问、这样找?因为“睹物”可以“思人讲历史名人,不能只是一个随风飘荡的口头故事;讲文化精神不能讲成一个的高深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遗存是地域文化的根脉所系。
如果物质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古宅、城墙、县衙、书院都没有了那文化的“道”很可能就要走进博物馆了而不是存在于老百姓的生活中。走在杭州的街道上,看到人们那样生活,醋鱼那样吃,你就能感受到江浙文化在这里流淌。如果不是在生活中生动地传承,文化就容易消失。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保护历史遗存、故居古村古建的责任不能丧失抢救的意识,要想 方设法留住“活”的形态 ,让文化的种子、文化的魂魄能够沉淀,能够生长。
保护遗存,要从实际出发,有根有据。讲地域文化,不能掉书袋、抖知识,不能漫无中心,不能玄虚空谈要抓住关键。当前,要特别重视县城的传统文化保护。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县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单位。村庄里的古建筑多半 是私人老宅,公共建筑大多是祠堂、古桥、古井等,而县城里有着乡村没有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官府建筑,聚集了一定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家、文化要素、资本要素等,所以要特别注重县城的文化遗存、文化遗产。
赓续传统,要彰显文化遗产的魅力。要用文物、古建筑、古街道说话而且一定要给予深入的阐释。如果没有讲解,群众很难理解文物以及古建筑的意义和重要性。一个地方的宣传、旅游、文化等部门,要为当地的文化景点写好解说词,拍好纪录片,搞好展览,利用多种媒介立体宣传,让地域文化看得见,让历史故事可呈现。同时,文化要跟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景点开发等结框合起来,更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也尔哈孜·胡安得哈】
http://www.dxsbao.com/art/407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