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会呼吸的电影
——观《海街日记》有感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在观看电影《海街日记》的第五遍之后。说真的,每看完一遍,都想说些什么,写点什么,但落笔于纸上,却又不知从何写起。今天在这篇文章里书写文字,我的身份,或者说我的视角,是一位观影者、一位镜头语言的思考者、一位是枝裕和导演的欣赏者。当然,抛去这些有意给自己安上的作者定位。
我是一个正在生活的普通人。
正如是枝裕和导演的特色一样,他的作品向人们诠释着一种日式审美,把情感、视觉、嗅觉细微到一根针,他是克制的,是枝的电影鲜有极端的情绪,却能把稀松琐碎的生活诠释到极致,人们往往沉迷于这种琐碎,在这种琐碎中参照自己的人生。
而《海街日记》,我认为是最能代表是枝裕和的一部电影。纪录片式的镜头描写、四季皆宜的海滨镰仓、美好温良的四姐妹、苦涩无奈的家庭伦理、耐人咀嚼的生活理趣。细细梳理影片中典型的日系元素,就能察觉出是枝裕和是一位具有传承性的导演,海滨、樱花、电车、青梅、沙丁鱼盖饭、灯塔、浴衣、烟花大会……《海街日记》几乎融汇了我对日系慢节奏电影一切美好的憧憬与想象,
将目光投入影片本身,电影主人公是同父异母的四姐妹:大姐香田幸坚强贤惠,父亲出轨弃家而走,如今病逝,母亲改嫁,由于是家中的大姐,因此幸早早地承担起了照顾妹妹们的责任;二姐香田佳乃随性奔放,敢爱敢恨,喜欢喝酒,陷于恋爱,却往往遇人不淑,被伴侣抛弃。她会同大姐吵架,但也会在浴室看到蟑螂后大叫向大姐求助;三姐千佳善良可爱,卷曲的头发、古怪的衣着,由于家庭发生变故时年纪尚小,并且在两个姐姐的爱的包裹下长大,因此千佳是一个单纯简单的女孩,她对于家庭的新成员四妹毫无芥蒂,没有保留地向妹妹表达自己的爱与关怀;四妹小铃懂事可爱,母亲因病早逝,在父亲去世后,搬去镰仓与三姐妹同住。与三姐妹同父异母的她在两个家庭中都处于尴尬的地位。母亲跟已有家室的父亲在一起才有了小铃,昔日母亲早逝,父亲带着小铃又重组了家庭,而如今,父亲也去世了,年幼的小铃早已经历了这个年龄不该承担的来自成年人世界的痛苦,这使得小铃觉得自己在任何环境、任何家庭里都是负担累赘,她的身上永远都背负着父亲出轨的原罪。而在三姐妹真诚温柔的照顾下,小铃也逐渐从内心封闭到开始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委屈与辛酸倾泻而出。四姐妹的心,也永远地系在了一起。
观看完影片,我在感叹四姐妹之间美好的情谊的同时,也不禁思考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影响。父亲出轨,母亲抛弃,大姐幸是这个家庭四分五裂的见证者与经历者。她痛恨父亲的小人行为,也无法理解母亲的残忍。而幸自己,却与同在医院工作且已有家室的井上医生保持着暧昧关系。这份爱,幸矛盾而又无法撤回。
反观小铃,刚住进香田家的小铃看上去爱笑开朗,在新环境中的人缘很好,是球队中的主力队员,但在一次和姐姐们的聚餐后,喝醉了的小铃迷迷糊糊躺在床上,口中一直在埋怨着父亲,她对于自己的身份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在父亲病逝前照顾着父亲的她,隐忍了太多无法倾诉的无助与眼泪。
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的子女们所承受的痛苦与心病。
“小幸的童年也被夺走了吧,被你周围的大人,请慢慢地找回它们,虽然我不能为你做什么”,在幸拒绝和井上医生一同前往美国生活后,井上温柔地安慰着为了照顾家庭选择留在镰仓继续生活的幸。
“我们家一直想要个女孩,没想到生出来还是男孩,爸爸和妈妈都很失望,所以只有我,照片非常少。”烟火大会结束之后,小铃与同学风太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聊起心中关于“家”的烦恼。
这就是是枝裕和,这就是他的电影,有着人生中平凡的痛苦,难以避免的软肋,但他通过自己的镜头,更想向人们传达出生活本身的力量与平衡。绵长的苦楚和温柔,像埋在地窖里的青梅酒,像隐蔽在树丛里的蝉鸣,像倒映在河面上的烟火,像夏夜里不会停歇的风扇,像海边盛满了浪潮的脚印和贝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互相理解,我们都接住了生活抛来的难题,与之和解。没有激烈喷涌的情感,没有激荡复杂的周旋,人们依旧有序、安静地生活着,慢慢踱过日常的琐碎,按照自己的节奏,渐渐化解开心中的郁结。幸最终遵循自己的内心,告别恋人,留在镰仓;小铃收获了纯良的好友,放下心中的愧疚,与姐姐们在山顶相拥而泣,四姐妹互相支撑、互相守护……
在《海街日记》中,有着两场葬礼。一场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四姐妹的父亲因病在仙台逝世,也是这个契机,无依无靠的小铃选择和三个姐姐住在镰仓的老屋里。第二场葬礼,出现在影片的尾声部分。位于街口的“海猫食堂”的店主二宫女士,与香田家的三姐妹是老相识,并且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然而,面色灰白、已经确诊肺癌的二宫女士决定放弃与病魔抗争,选择临终关照,并且要将这家料理店开到最后一刻。烟火大会那天,二宫女士送别了前去海边游玩的孩子们,由于月底小店就要歇业,所以她嘱托小铃把姐姐们往常喜欢的酱料带回家,二宫女士告别小铃:“映照在海上的烟花真的很好看,要好好玩喔。”她的笑容温暖而又令人心疼,或许心存美好的人们,就算是面对死亡,眼中也能投射出希望的光。正像电影结语说的那般:“如果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有感受到美好的能力,那也是一件美好的事吧。”
生与死、留与别,是人生必然经历的无常,而所有的世事无常,都必将消解在时间的如常里。
或许,正如是枝裕和所写的那样,“时间”才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我们观看这部影片感受到“美”,这种美感来源于镰仓的美景、四姐妹温柔动人的脸庞、舒适自然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谊等等,这里也发生过很多故事,一个家庭、一个饭堂、一场葬礼……而如今都归于平静。正如电影海报上四姐妹平静从容地凝望着镰仓的那片海一样,这一切美感的来源,是镰仓这所古都的包容力,是时间的包容力。面对背叛、离别、压迫、死亡,镰仓不会把它们拒之门外,时间会如同细沙经吞吐变成珍珠一般,把它们层层包裹,在日复一日的堆积中,我们不会认为那是一种悲哀,相反,这是我们应当去感受属于故事中每个人的充盈,因为那才是真切的人生,那才是我们必然经历也必然面对的真实的琐碎日常。
这本“日记”,是生活的必然。
写到这里,我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会选择一个海滨城市住下,即使是在工作的日子,也可以散步去海边吹吹海风,听听海浪,就像《海街日记》里的生活节奏一样,有着牵挂的人和事,街口有一家可归的饭堂,阿婆的笑容就如海上的灯塔一般,温暖得人骨头发酥,越发慵懒地像只猫。哪怕生命有一天走到尽头,也会把肉体交给海里最温柔的鲨鱼,因为温柔的事物是多么可爱而充满力量啊。
电影需要意义感和使命感,《海街日记》做到了,从镜头剪辑,到影片风格,再到实景拍摄,人们在学习是枝裕和的镜头语言的路上不断尝试。当然,也有更多人像我一样,用文字和一颗试着去读懂《海街日记》、读懂是枝裕和的心,去感受镰仓,感受这部电影蔓延出的一切温存与美好。
海街日记,如同海的四季、海的天气一般,我们一一包容,因为我们所爱的是海的本身,是“日记”本身,是生活本身。落日、断霞、黄昏星,我们与海为邻,暧昧而悠远。很喜欢罗伯特•瓦泽尔在诗歌《夏天》中所写:“在夏天,我们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我们无法将万物一览无余,因此把目光落在那些与自己并肩的瞬间,或许就能将生活填满颜色,琐琐碎碎,也闪闪发光。
http://www.dxsbao.com/art/4121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