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古今考试说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作者:莓叻妥柠

考,即为测;试,则为试题也。然何为考试,测之以题,举才华横溢于考场者,其目的也,为筑国家之栋梁,抱学子鸿鹄之志,表象如此,实则……

从古至今,考生最悲催

纵横古今,阅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不难寻其规律,唯有延科举方能育盛世。“科举”一词名噪一时,更是被誉为“第五大发明”,暂不提八股文时期发展的低潮,我们大科举的影响延续至今哪,没错,现在让“无数学子尽折腰”的高考则是科举的转世,而在这个摩肩接踵的人口大国,这一影响更是波及了数以万计的学子毁了无数的童年。古代的文人们,有的“苦读寒窗最后飞黄腾达”,而更多的人则是“碌碌一生咬文嚼字一世却也免不了饿死街头”。以考试为目的的读书,这辈子就被文字圈禁在了科举中,考生,苦者,哭着!现在的考生们,在高考的束缚下照样是每日苦读,看起来差别甚小,其实不然,科举年年有,越挫越勇者大有人在,高考之威力则在于,没有人可以承受他人的眼光一次次重复参加高考。高等应试教育下的考试,不如说是一道门槛,跨过去者,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绩差者,只能是“为反衬成绩优异者正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罢了。十年多书香熏陶下,努力终是化为泡影。当今世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考场如战争正不断上演重复。不得不叹,学生,泪者,累着。

莘莘学子,久经沙场,意志弥坚

考试“来着而不可拒”,学霸们则是“来者不拒”。亲眼看见的他们:“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考试这点小事,不足为提,然而“古来征战又得几人回”?未还之人的苦痛又有多少人知道?作为一名徘徊在及格线的学渣,对此更是深有体会。特别是当考试成为了反映学习情况和态度的工具,问题就来了——压力,压力,如果成绩反映学习效果,那是否成绩差就代表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呢——或许家长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吧,他们注重的结果,却没看到许多人其中付出的泪水,汗水,过于注重成绩的他们给了学子们太大的压力,除此之外,将自己的前途与未来,还有那些年复一年学习的时光,独孤一注的压在那几张薄薄的试卷上,压力又怎么不大——这就是考试制度的缺陷,更成为了学子们心中最大的痛,‘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啊,但制度不可轻易改变,“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抱怨可以有,谩骂可以有,考试也是必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步走,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偶尔出现相对误差,也应“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古今学子,不惧雾霾,又何惧考试?!

老班曾告诫我们:“意识超前”

苏轼曾说:“诗酒趁年华”,可我们的年华是献给梦想还是葬送给了考试,我们戴着厚厚的眼镜,手上布满了老茧,每天的各种“奋斗”的提醒萦绕耳畔,每每想呐喊却像被扼住了喉咙,可是如果有一天没有了高考这座独木桥,我们又该怎样到达远方?那些拼命抱怨应试教育毁了自己一生的人,即便没有应试教育,或许仍然会一事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未曾想到路就在脚下。考试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通道,却是必经之路。有的人沉迷于学习之外的自由,可他们终会发现,自由离他们越来越远。这时,才会醒悟,那些曾经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才是不自由中的自由。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因为生存在这个时代,我们的选择就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老班曾告诫我们:“意识要超前”,不要只看见现在的苦于累,从长远角度而言,考试,真的一无是处吗?静言思之,则会明白:存在即为合理,被我们唾弃的考试制度,延续千年而不败,它带给社会甚至个人的至少有一点点被认可的益处。对学生,它给予了一个发掘自己长处的机会,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于国家,它集齐天下贤士,集思广益,将国家的前路指向了一片以科技为主体的光明。

梁任公《少年中国说》大概每个人都会背上那么一段:“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但是,如果你想浪迹天涯,至少你得先学会掌舵,如果你想先翱翔,你至少让自己的寓意丰满。

何为考试,考,考验是也,试,试验也。考试,或苦或累,然以教学生掌舵之技巧,助学子丰满其羽翼为己任。

考试?考试!

http://www.dxsbao.com/art/4124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创新传承,青春赋能文化新活力——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青协志愿者走进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4月1日上午,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法学院分会携手贺堤学校,为六年级一班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盛宴。青……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3月27-28日,文法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为期两天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在读书…… 程潇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筑牢作风建设根基——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 郝鑫蕊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会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2025年3月27日上午,…… 张欣茹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罗艳娟一行赴平顶山学院考察交流

3月26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罗艳娟带队,率学院教师代表一行4人赴平顶山学院文学院考察交流,重点围绕师范专业认证、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及实验室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冯莉娟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文心悦读|探索心灵奇旅,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为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养,培养阅读习惯,打破社交壁垒,实现自我成长,和悦·心语辅导员工作室于3月26日晚7点在综合实验楼520活动室成功举办“文心悦读”文化沙龙。本次活动以经典心理学书……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青协志愿者走进树德外国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小讲堂

为深入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理念,助力构建平安校园,3月27日下午,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法学院分会携手树德外国语小学,为四年级一班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知识小讲堂”主题课堂……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举办招新面试

为进一步完善宿舍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美丽的宿舍环境,提高宿舍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宿舍管理委员会的榜样作用,切实提升学生宿舍环境与生活体验,文法学院于3月26日在学院楼B-213举办大学生宿…… 刘雨欣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最新发布

探黄河博物馆,知黄河前世今生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黄河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一个缩影,是一座黄河知识宝库。2021年7月15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李凯茵前往河南…
回首脱贫攻坚,教育发生哪些变化
脱贫攻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覆盖了方方面面,其中不乏教育。为了进一步了解脱贫攻坚对本地教育方面的影响,鲁豫相约一队队员唐辛格前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滨河初级中学与后勤主任陈…
西南石油志愿服务美丽乡村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西油“美丽乡村调研服务团”,义不容辞前往目的地行调研,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7月10日,美丽乡村调研服务团抵达广东省…
回首脱贫攻坚,感受村庄万千变化
2021年8月31日,为了了解村中老人在脱贫攻坚期间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其对脱贫攻坚的看法,鲁豫相约一队的队员张祥东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满家村对村中的老年人进行采访。在此次调研中,张祥东通过与村…
河你一起,探寻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公益服务】印证过去 见证未来 ——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白大石摩崖石窟考察
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时代精神风采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21世纪文化大融合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7月12日,是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考…
杏花深处有人家
小县城是最普通的小县城,县城的名字用标准的读法读出来平淡而有些难听,可用方言念起来却有几分呢喃细语的味儿。小县城里有条杏花路,杏花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沿着这条老路走下去,就会走到挂着红…
回收脱贫攻坚,大学生有这样的体会
8月31日下午,鲁豫相约一队的成员刘金金前往新疆石河子市红光镇132团对本地居民进行了对于脱贫攻坚成果看法的访谈。队员刘金金家乡所在地是生产建设兵团,采取线上访谈的方式,采访的三位在不同地点上大学的学…
【公益服务】感受文化色彩 领悟遗产真谛 ——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白大石摩崖石窟考察
中国石窟寺众多,很多大型石窟寺中,能编上号的窟龛有上百个。很多石窟寺名气很大,每个石窟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一尊尊灵性的石佛,一龛龛永不凋谢的灵魂;造访密密麻麻,匠心意造妙石生花的蜂巢。满山遍野…
三下乡思想感悟
对于三下乡活动,一开始的想法是目前的自己可以对社会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从小接受的教育也一直在告诉我,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回馈社会,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