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唐纳德·里奇说,“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美国历史学家路易斯·斯塔尔说,“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的、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资料。”对于口述历史的定义,凡是进行研究或是参与实践的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通过这次我们的口述史实践,我对于口述历史也有一份自己的收获。
这份收获是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之上,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我自己的思考。我们小组所进行的这次口述史实习是以民大抗疫为主题。我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承担笔录和逐字稿的整理的工作,也参与了采访大纲制定等多方面工作。我的感想就主要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中产生的。
口述历史是有利于以小见大的视角来看待历史的。在大多数的历史研究中,看待一段历史,首先入手的就是大历史背景和当时的重要人物的研究。而口述历史则是以社会生活中更加微观的历史背景和一般人的研究入手。在我们进行民大抗疫的采访过程中,我们采访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是普通人,包括在疫情期间留校的留校学生、住在学校的老师和教职工。我们在大的疫情爆发的背景下,主要着眼的是他们当时在民大是怎样进行的抗疫。尽管如此,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我依旧看到了在这次疫情爆发期间整个武汉当时最真实的情况,也有认识到当时处于武汉的所有人可能都存在的一种害怕、担忧的情绪。
口述历史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虽然对口述历史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其中不乏都未否定需要口传,而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伴着口传的就是影音。在课堂上,老师就有要求我们根据口述史实习制作纪录片、海报等,并且在制作要求上还很专业。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话,这应该是属于新闻传播类。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我们组负责这方面的同学的沟通,我就认识到了这其中真的是需要具备基础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说在拍摄视频时对光线的把握、在后期对特定软件的熟悉等等。就跨学科来说,口述历史使得历史与新闻传播类学科紧密相连。
口述历史中能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是群居动物,不喜孤独;人乐于分享快乐,却甘愿隐藏痛苦。口述历史是一个回忆、分享的过程。将已经过的时光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再次浮现出来,将自己当时的遭遇、感受分享给他人。疫情遭遇多多少少都是带有悲痛感的,但是在讲述的过程中,分享出自己曾经已经分享过或者从未分享的情绪,是有利于治愈自己心灵的。我们的采访对象中,其中一位留校学生郑笛同学,在被问及现在回想起当初那段时间,有没有什么感想时,他首先回答的就是孤独。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也表示现在他也看到了那段时间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虽然我们这些采访者可能没有给予到他们多少的安慰,但是我们成了他们的倾听者,静静听专属于他们的故事,这也是心灵治愈的一部分。
口述历史离不开文字的记载。文字记录的方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被应用着,这是因为文字记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口述史的影音记录中,虽然科技带来了记录方式的快捷有效,但是记录的过程中,并不能自动筛选重点,且不能百分百的保证记录的有效性,在口述资料保存上笔录也更加的保险。在用文字记载的过程,也能使得我们更加的专注,显示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在我们的实践后进行资料整理时,其中有一片段因为影音突然出现杂音,致使内容缺失,这时我们就是查阅了有关的笔录,解决了问题。可见,文字记载在保存和记录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口述史促进历史学研究的发展。口述史的记录方式可以在很多方面填补传统历史记录的不足,也有利于在与历史文献研究中擦出新的火花,推进历史研究的发展。如上所述,口述史是有利于以小见大的视角来看待历史的,在这其中就可以弥补传统历史记录的不足。而口述史与传统历史研究的不同,比如更多的现代科技术因素的加入,更是有利于在对历史相关事物研究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与人的沟通上需要掌握各种技巧、在资料保存整理上也需要有规划和备份等等。总之,我认识到了口述历史是一个在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践的一门学问,而在实践中是有着一整套的运行流程的。其实,看起来口述史只是一个采访整理的过程,但其实这里面包含的因素众多,规范性要求也很多。当然,在观看了众多的口述史纪录片后,我也有深刻的感受到在口述史进行后的成果中所形成的纪录片是很具有感染性的,经常会让人对那段历史的人和事所牵动人心。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口述史的魅力还是很大的,在之后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积极参与到其中,以期看到口述历史角度下的历史新样貌。
http://www.dxsbao.com/art/4139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