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的郎朗诵读声从耳畔传来,路过教室的我不禁想起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玉不琢,不成器。”儿时的我不懂得父亲的殷切希望,长大后才知道,原来,玉石与人有共同之处,那句简短的话语,流过了岁月,在我们的时代也熠熠生辉……
这句短短的话语,精炼了父辈们的那段饱经风霜的时光,也寄托着对我们的希望。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三字经》里面说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没有经过学习的人,是不能够懂得道理的。
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所以,玉与器,其实是人与器。
陆机的《文赋》里面说到:“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山,之所以倍增光辉,不是因为它本身绽放光彩,而是因为其中蕴藏着美玉;水,之所以更加秀媚,不是因为它本身清秀,而是因为里面含着珍珠;我们能够联想到:人,之所以魅力无限,不是因为他外表有多么漂亮,而是因为身躯里有一个至善至美的灵魂。所以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被“楚国”的工匠称为废玉,只有经历过打磨后,才能是名流千古的“和氏璧。”为了更美好的自己,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实自己,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在没有打开盒子之前,谁也不能准确的说出猫的生死,在我们还没有被风霜侵蚀之前,竭尽所能的去积蓄能量,以至于能够在打磨的时候透出自己独特的光辉,成为时代的美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我们知道了成为美玉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途径,那么,也只能是明珠蒙尘。于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无数次的艰难困苦,才能获得最后的美好。越是黑暗的地方,光明才越显得珍贵。同样是玉与器,那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便是一条明确的道路。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于是,我们踏上的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在学习生活的开始便是大量的积累,想要达到质变,必须有量的基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硅步以致千里,集小流以成江河。学习之后便是借鉴,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对于优秀的作品的模仿,把握学习的重点,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尝试,失败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也许是十年磨一剑,但是,当我们的锋刃出鞘的时候,这世界上就没什么东西能阻挡我们的脚步了。
我无数次的想起,父亲轻轻敲打我的脑袋时,那句呢喃的话语,“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一直在听别人的故事,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一定会获得成功,自己这块所谓的美玉,一定会有放光彩的那一天。但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果没有打磨,流传千古的和氏璧也许仍然是块不为人知的废玉。如果没有卞和的坚持,美玉也不会迎来光明。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遭遇到无法言表的困苦,也许会想过放弃,但是,请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这是屈原赞美玉石的话语,他常常提到的香草美人,和这里的玉石一样,都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在各种的香草之中,透出他人格的芬芳,在洁白的玉石之上,映照的是人格的孤高。《三字经》中的玉石又何尝不是一个个高洁的灵魂,那雕琢的工匠,是我们自己还是这个社会?我们不得而知,只有一件事是我们能够确定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是玉,我们也是器。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时代的火炬,我们代表的美玉,终究会在时间的打磨下,成为时代的玉器,流传千古!
http://www.dxsbao.com/art/4198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