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视域下唐代乐舞思想及情感的探析
(作者:张汉月)
唐朝作为一个文化包容的朝代,乐舞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空间。其乐舞思想也为后世的舞蹈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唐代乐舞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乐舞,如《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立部伎》中的《安乐》、《太平乐》; 软舞类的《乌夜啼》;歌舞大曲中的《玉树后庭花》等。这类舞蹈大多是继承前代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发展。
《清商乐》
第二类是 新创乐舞。新创的舞蹈许多是吸收西域各地的民族乐舞或传统乐舞加以改编或直接移植的, 如吸收传统 武舞的 《破阵乐》、《大定乐》,以及有名的 《圣寿乐》等,唐代新创的大曲,是音乐、舞蹈 、 诗歌三者结合的大型多段体乐舞套曲 , 唐人 崔令钦 《教坊记》列有 唐大曲46种。盛唐乐舞熔南北技艺于一炉 ,集中外文化于一体。唐代乐舞思想十分重要的特征有自由奔放,热情欢乐,同时异域风情也十分明显,《十部乐》以中原乐舞为主体,其他大多带有外国和少数民族的异域文化特征。据《新唐书·礼乐志》,这十部乐为燕乐、清商 、西凉 、天竺 、龟兹 、 疏勒、 康国、 安国、高丽、高昌等。十部乐舞中,除了燕乐、清商为中原乐舞,西凉为这种结合的产物,其他七部都是外来乐舞,南至 印度支那,北到 撒马尔罕。唐代还不断从四方选择异域乐舞,有献来的,如 剑南 节度使 韦皋献来的《南韶奉圣乐》,骠国献来的 《骠国乐》等;有率兵出征的将军或执节通好的 使臣带回的,天宝年间 封常清西征就带回一种《轮台舞》,后又传入日本。同时,唐代乐舞作为吸收异域优秀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载体,为中外人民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
《十部乐》
唐代乐舞思想很大程度上与政治统治有关,礼乐治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从《破阵乐》可以看出唐代“舞以象功德”的观念,《霓裳羽衣舞》也可以表现出唐朝繁盛状态下,人们浪漫的情愫表达。
《霓裳羽衣舞》
中国唐代乐舞继承前代传统,融入外来新风,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燕乐舞文化的高峰,创造了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乐舞艺术 ,其自由表达的舞蹈情感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给后世带来新的发展启示。
http://www.dxsbao.com/art/4225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