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复兴的发展路径
(作者:宋晨洋)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全盘棋”的“定星盘”,要做好合理谋划,安心“布局”、用心“引势”、尽心“落子”,适应形势任务新变化,拿出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乡村振兴持续助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人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与皈依的当下,模式化的城镇化改造带来的千村一面,让村民的精神家园无处安放。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发展诞生了新的矛盾,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特色是基础。“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支花朵都拥有自身的特色,共同铸就了美丽的春天。将此句置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上,也是如此。每个乡村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倘若在推进乡村振兴之时泯没地方的特色,那么乡村的后续发展便如若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永续进行。中国发展的美丽乡村,必然是要各个村落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求同存异,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愿景。
让人才力量“强”起来。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吸收“土专家”“田秀才”等多元人才,丰富人才类别、壮大人才体量,推动智力资源下乡入村,将各类优秀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着力打造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机制,通过选派一批会理论、能实践的专家人才,知技术、懂农业的技术能手,组成乡村振兴发展“智囊团”。把科学技术用于种植实践、现场教学,开展分类知识讲解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师带徒”的形式及时跟进培养,实现产教融合、扶智扶业,让田间地头成为人才孵化高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无穷动力。
让红色文化“立”起来。红色文化是历史的珍贵留存,是乡村的亮丽名片。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注重挖掘具有特色与优势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因子融入乡村振兴中,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要把红色文化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在塑强红色文化体系中筑牢精神核心、赓续红色基因,守住“根”、留住“魂”,凝聚起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要不断挖掘乡村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红色价值,将红色文化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红色资源串线连片,传承、保护,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http://www.dxsbao.com/art/4225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