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以成为杀人利器。
新闻媒体的道德底线不能丢。
“当你离开的时候,全世界开始爱你。”
这是我观看《搜索》后内心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
女主人公——叶蓝秋得知她淋巴癌晚期的病情后魂不守舍,坐在摇晃的车厢中,墨镜背后的眼睛空洞无物,生命的尽头就在眼前。一位老人站在叶蓝秋身边,叶蓝秋没有让座。车厢中的女人对她指手画脚,尽情批判她不为老人让座的行为,不一会儿整个车厢充满了指责、谩骂与讥讽。
叶蓝秋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似乎与世隔绝,沉迷在她的痛苦之中。各种谩骂合着医生的话快要挤破她的脑袋,而旁边把让座当作理所当然的老人却还说着风凉话。憋了很久,她漫不经心地指着自己的大腿,说了句“要坐坐这。”这句话一出,点燃了整个车厢,老人大骂这是“调戏”,车厢的人都为老人“打抱不平”、义正言辞。
试想,当一个人陷入无限的黑暗与孤独中,又怎能要求她为别人做些什么呢?
镜头可不管这些。所有的这些都被一个实习记者及时记录,在下车后她追着叶蓝秋,挡在叶蓝秋前面一直问:您为什么不让座。叶秋兰赶着去公司,也十分反感记者的无礼行为,无心回应的她说了句:不想让就是不想让。
捕捉了素材,实习记者心满意足地离去。“记者的任务是努力还原真相”说着这句话的陈若兮是一名资深媒体人,在看到实习记者拍的这段素材后。她迅速进行新闻的写作,并且联系发布新闻。新闻一经发布,扩散迅速。
或许癌症不是叶蓝秋死亡的开始,这条新闻才是。
围观、转发、评论,各类精心设计的专门节目与报导紧接而来,事件成为社会热点,而台里借此赚的盆满钵满,陈若兮成了台里的英雄人物,而各种对叶蓝秋的谩骂也纷拥而至。“正义”的网友纷纷表示要人肉“墨镜姐”,治治这不正之风,于是叶蓝秋的真实姓名、工作、身高体重,甚至曾就读于哪所学校都被统统扒出。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陈若兮和那名实习记者去采访叶蓝秋的中学老师,老师在回答时本来还是有所回避的,但不得不按照记者的要求直面关于叶蓝秋的问题,并且说道:“她以前是我们的骄傲,从今以后不会了,我们以她为耻。”
原来以她为傲和以她为耻之间,只有一条浮于表面的新闻。
另一边,叶蓝秋向老板请求一个星期的假期,并向老板借钱,她在办公室一直与老板保持距离,但无助、崩溃与痛苦在老板安慰她时喷涌而出,她抱住了老板,而此时老板的夫人和另一位秘书却破门而入,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叶蓝秋看为小三。
在叶蓝秋请假后,老板夫人在专栏节目中打电话给节目组“揭发”叶蓝秋的“小三”身份,另一位对叶蓝秋早已心生嫉妒的秘书除了在网上发评论说叶蓝秋是小三外,还在公司的合作会议上将专栏节目放给合作者看,执意要让叶蓝秋出丑,以凸显自己。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嫉妒、猜疑、敌意表现地淋漓尽致。
小三身份给网络舆论又增添了一把干柴,网络暴力愈演愈烈。叶蓝秋登录网络搜索自己的名字,她已然成为一名“网络红人”。道德败坏、没教养、小三等字眼与自己的名字紧紧捆绑,言语辱骂、恶意P图充斥于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暴露无遗,一大堆人站在道德制高点疯狂输出。叶蓝秋恐惧、颤抖、绝望,她躲在一个小房间里,她无力,她连药都吞不进去了,她只能紧紧抱住自己。
后来,实习记者又遇到了她,她想澄清、想道歉,她配合记者拍了一条道歉视频,可当记者将这条视频交给陈若兮时,陈若兮拒不发布,原因是该视频与网上舆论形势相背离,陈若兮称记者的立场不坚定。原来作为一名资深记者,陈若兮的立场不是事实,而是网络舆论与讨论热度。
似乎全世界都与叶蓝秋为敌,她只能相信她花五万雇来的杨守诚,她要求他保守一切秘密。他们这几天每天都在一起,一起去蹦极、一起去游乐园、一起飙车。她慢慢地爱上了他,他也慢慢爱上了他。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杨守诚也在网上拟过“大奶追杀小三的故事”这一标题,并且准备发布。
最后一天,叶蓝秋希望杨守诚陪她去看日出,杨守诚去了,却忘了带手机。“媒体就像便衣,无处不在。”她和杨守诚一起去雇保姆的场景被发布至网上,杨守诚之前编造他在情感救助站实习的谎言破灭。作为杨守诚的女朋友,陈若兮发现电话打不通很是生气,并且认定叶蓝秋是通过这种途径报复她,于是她大笔一挥,违背自己曾说过的“谣言不是新闻”,结合陈若兮与自己的男朋友以及与公司的老板的事情撰写了一份新闻稿,其中说道:“广大女性同胞一定要提防像叶蓝秋这样的小三。”
而此时,叶蓝秋已在杨守诚的陪同下进了医院,但却迟迟没有出来。杨守诚发现不对劲后冲进诊室,却发现叶蓝秋早已不见。
叶蓝秋落地身亡。
她说:“与其在恐惧中等待死亡,不如直接面对。”
她死了。她的老板、老板的夫人、实习记者、陈若兮、她的同事变了脸色,开始忏悔,开始流泪。
当她离开这个世界,所有人开始爱她。但这份爱是不是来的晚了点,其中又有几分真心呢?他们哭了,其中又有几分真情呢?
陈若兮因收回扣被辞退了。
陈若兮接到短信:“你是害死叶蓝秋的罪魁祸首。”;陈若兮受到指责:“作为一个媒体人,你动用公共资源,公报私仇,逼人致死,这样的人不该受到惩罚吗?”
这样的媒体人不该受到惩罚吗?该。
但是只是陈若兮的错吗?不是。
公交车乘客有错,实习记者有错,老板有错,老板夫人有错,无数站在道德制高点破口大骂的网民更是脱不了干系,他们都是凶手。网络新闻媒体道德失范、新闻内容失真,为博取热度,把新闻当成了交易物,不顾事实地硬写,制造出了假新闻,甚至有偿发布新闻;各位网民罔顾事实,只图一时之快,不经思考就站在道德高地指指点点,言语辱骂、恶意P图,实施人肉搜索、网络暴力。
叶蓝秋从高楼坠落,把她推下来的不只是癌症,更是那双致命的无形推手——网络暴力。
http://www.dxsbao.com/art/4360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