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学以致用之我见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己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周易.系辞》中强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知古代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仪核心的礼仪文化。因此,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交礼仪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大学生的修养。
学习了社交礼仪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社交礼仪的深邃内涵。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在《人际交往法则》提到的“生命是宝贵的,活着是幸福的,工作是美丽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对于自己的,更是对于他人的。和自己相处得好,端正好自己的态度,不烦恼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事情,这就是善待自己。
在我看来,与他人交往,以对方为中心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法则》中金正昆教授提到的白金法则,上面提到:“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从视频中我能够知道,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然,我们不仅是要在物质方面满足对方,而且更要在态度上以对方为中心。金正昆教授提到:“处理人际关系要注意互动要换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思考对方想要什么,想聊什么,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独留对方处于尴尬的境遇。
社交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在学习社交礼仪过后,我个人认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三A原则,更要做到“三诚”。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接受对方、重视对方和赞美对方。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聚会或者多人交流的情况,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观察到每一个人的状态,不能因为聊得过欢而使其他人冷场被冷落。当然,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赞美别人可以让交流更加的和谐融洽,正如林肯所说的“人人都喜欢被称赞,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渴望是被人赞美。”除了三A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对待他人我们要做到“诚实、诚恳、诚信”,务必要待人以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
学习和运用社交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除了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对于自身,我们要做到三“静”一雅,即敬、净、静、雅。其实总体上来说,做到“敬”,怀着敬意去尊敬他人;做到“净”,用卫生文明来尊敬他人;做到“静”,保持沉静从容来提高修养;做到“雅”,言谈举止不离文明教养。当然除了自己的内在修养需要注重,外在仪容我们也需要注重。社交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扮、姿势动作以及面目表情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并且这是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这些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我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而对于个人礼仪,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个人礼仪的总体要求就是:德才兼备、仪表端庄、举止优雅。不管是对于着装,还是发饰,基本上都会要求我们整洁,遵从合体、合适、合意的原则。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了解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在家中可以穿得随意,而在工作中,我们要穿得正式,以素色为主,饰品宜简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最有收获的就是工作需要“化妆上岗,淡妆上岗”。这也是一种仪式感,对于同事、工作的一种尊重。因此,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我希望能够学会化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正式场合,因此化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除了学会正确的坐姿、行姿之外,我还学会要用正确的目光和表情面对他人。记得老师讲的最深刻的话就是,微笑是万能的通行证。我们要真诚的微笑,要在适宜的情况下微笑,要适度的微笑。正如古话说的“面带三分笑,礼数已先到”,除非场合不适宜,在交流过程中,微笑可以提高他人对我们的好感。
其实,“您”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口头禅。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己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己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学会说“您”,对长辈说“您”:对父母说“您”,对老师说“您”……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必备的习惯。在交谈中,说“您”,代表着对于长者的尊重,也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您”,“谢谢”体现个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说谢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说谢谢,不仅是让他人觉得他的帮助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让你学会感恩,学会人与人相处感谢是最基本的礼仪。当然,感谢不仅可以存在于帮助你的人中,也可以用来感谢你的竞争对手。在学习《求职礼仪》中,我学习到,当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不管最后你们之间的竞争是输还是赢,要记得,决不怨恨对手,感谢对手不断激发你的潜力。
《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当中讲到父母子女之间要充满温情与亲密,在人出生后的所有人际关系中,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父母必须关爱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因此,家庭礼仪让我学习到子女与父母相处的艺术,让我学会如何去尽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在王帆演讲视频《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中,我看到王帆为了父母美好的生活在外打工;我明白赡养父母是要参与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享受生活;我体会到我们要成为父母的依赖。看过这个视频后,让我想起了陈红演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作为儿女,孝敬父母是我们首要做的事情。在阅读《新“24孝”》过后,我想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作为大学生,虽然很多行动准则不是我这个阶段能够完成的,但是仍有许多可以去尽孝道。虽然我不能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但是我可以常回家看看,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虽然我没有能力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但是我能在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开心幸福;在我在家的日子,我可以亲自给父母做饭,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让他们为有一个贴心的女儿骄傲;我会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打开父母的心结……很多浪漫的事情,可以和父母和家庭一起完成,不管是陪父母走遍山河大海,还是散步于小路,父母开心,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交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被誉为步入社会的“通行证”、走向成功的“立交桥”。社交礼仪,教会我如何在大学、社会和他人相处,教会我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社交礼仪,教会我穿着要得体,教会我说话要恰当……在这里也非常感谢李巧玲老师,在这门《社交礼仪》选修课程中,我真的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http://www.dxsbao.com/art/442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