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在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作者:杨园园

35岁:即将进入知名大学读研

2017年,我的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期,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不尽人意的工资、迷茫暗淡的前途,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专业知识和学历对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第一次产生了考研的想法,我想重拾十年前没能读研的遗憾,也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父母和丈夫,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那时我已经30岁了。30岁,在社会时钟里,就是一个该事业有成,结婚生子的年纪。30岁左右的人,大多数会特别焦虑,好像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但我不想被年龄束缚,不想被他人的期待所裹挟,也不想活在别人的刻度里。

我的家人都很爱我,他们看得出来,我想去大城市奋斗,去更辽阔的地方逐梦,但前提是我先得拥有一块被叫做高学历的“跳板”。即使我的父母不太理解我去读研的决定,但他们还是会在我身后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完成心愿。

而我的丈夫是一个妥妥的“女权主义者”,对于我打算考研这件事,他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十分支持我。还记得他对我说:“如果你有你的追求,那么我一定会支持你去实现。”我们俩的关系,就像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他不会要求我必须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或者是要求我必须去承担传统意义上妻子、母亲的责任,我跟他是非常平等的。

但当时正处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的尴尬期,父母都觉得,年龄越大要孩子就更困难。我不得不因为生孩子停下来,读研梦被迫耽搁了一年。生孩子这件事进行得很顺利,我怀胎十月诞下了一个小婴儿,孩子很健康。生完孩子后,我马上上网查询有关研究生的政策,了解到了一种“非全日制研究生”,知道自己还可以一边上学一边工作。而且还可以跟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研究生考试,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的考试,我激动坏了,迫不及待得想要读书。

在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也就是2019年的七月,我考研的准备工作才正式提上了日程。考虑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一个人的工作压力太大,我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白天父母帮我照看孩子,我去上班,下班之后直奔自习室去学习,学到晚上八点,再回家照顾孩子。那段时间几乎没有过休息日,压力真的很大。

因为离开学校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重新去捡起书本,一点点地弥补那些遗忘的知识,对我这种大龄考生来说实在太难。和大学生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我花的时间可能要比他们多得多。所以越发珍惜学习的时间,周六周日,我也是早早地背上书包去自习室,下午五点钟再回家陪孩子。照顾孩子睡下后,我就拿出学习资料,在客厅或者小阳台的桌子上刷题。包括国庆、春节这些假期我都没怎么休息,即使休息,也只是出去陪孩子玩一玩,玩完再回到自习室继续学习。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时间真的都是挤出来的。

开始准备考研的第五个月,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人心惶惶。为防止疫情蔓延,有些产业被迫停工,工人被隔离在家。人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能否回到工位。随着更多产业被叫停,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在想:“虽然现在找工作并不难,但是如果一年以后再去找,我还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吗?”但又转念一想,其实不管有没有这个疫情,我都要去读研,因为现在不去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同时我又害怕自己考不上,但是无论考不考得上,都一定要去尝试,一定要考。

其实在2008年我有一次读研留学的机会,当时刚大学毕业,就获得国外某大学的硕士留学offer。借着这个机会,我马上出了国,打算提前适应国外的生活。但中途因为身体原因,觉得自己没法在国外继续读书,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到国内休养一段时间后,在银行找到了一份自认为还不错的工作,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十年。过去十年,我过得似乎太安逸了,以至于看见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前进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现在我决定跳出这个舒适圈,思来想去,那就是去读书,先提升自己,再去奋斗。

我报的并不是很好的学校,我一直觉得,照自己的这个实力来讲,只要我按部就班地学习,就肯定能考上。第一次考研是在2019年末,但当时准备得不够充分,只考了200多分。第二年我又继续考,结果也很遗憾,我落榜了,离目标分数只差4分。当时可以调剂到一个保险专业,但我本意是想读金融专业,而且自己本身就在银行工作了很多年,这个保险专业实在是和我的工作经历不匹配,所以并没有接受调剂。

我这一年半的努力,在2020年又打了水漂。妈妈知道我为考研付出了很多,也知道我非常辛苦,她就劝解我说:“你既然已经付出这么多了,要不去申请留学吧,圆一个读研梦。”当晚我们就开始搜寻国外大学的各种资料,考虑到我的年龄,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些一年制的大学。这些大学有的在遥远的英国,有的在相对较近的新加坡和香港,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但我还是想要尝试,不想放弃。

我准备出国留学的经历,并没有之前准备考研那么辛苦。因为我英语底子比较好,所以准备那些出国的考试并没有什么负担。之前准备考研时,很多知识已经被遗忘,数学等学科差不多是从头学起,实在是太痛苦。因为考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很难,刚开始学习时,我与自己的目标之间有着很大差距。我就一点点学,坚持每天学。并不是说每天要熬夜学习,而是每天坚持学到晚上八点,即使是周末也要学习六、七个小时。我相信,只要一点点地坚持,就会看到改变。

可能这次真是老天垂怜我了,苦心人天不负,我进入了一所比之前考研报考时都要更好的大学。我终于可以辞去现在没什么前途、干得也不开心的工作,前路又宽了,选择也更多了。收到offer的那一天,我所有的压力一下就卸了下来,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好好地去读书,珍惜我这来之不易的重返校园的时光。从前拼命想逃离的校园生活,现在竟令我感到无限憧憬和向往。

在去学校前,我有一年的时间来陪伴我的孩子,那段时间基本上除了工作就是带孩子。后来又决定要去考个驾照,所以在其他时间我会背背题、练练车。过年的那段时间,我还自学了一段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

但人注定是永远不会一直轻松愉悦的,对于留学,我还是有着一些小小的忧虑。我担忧自己的年龄和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毕业以后怎么找工作成为我最大的困扰。有的同事三十五、六岁成功跳槽,但我和他们不一样,不确定的因素更多。

我的朋友和同事在知道我去留学后,他们很惊讶,这个年龄段的人,居然还可以去留学,还可以有所追求。有一个比我年龄小一些的同事,他和我一样,也是打算留学,现在还处于申请留学的一个迷茫期,压力比较大。我成功的消息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鼓舞。他会觉得:“呼今年龄比我还大些,她都能获得留学offer,那么我也有希望成功。”

三次考研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考研的艰辛。其实从小到大我就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我就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去学习,每一个难点我都要攻破,不会的就要把它弄懂。“如果你真正地想要实现一件事,你总有方法去克服那个困难。”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收获得相应也更多。

我一直记得中学时学过的一首元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句词我记到了现在,并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我很喜欢“铜豌豆”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相比于很高远的理想,或者是很令人钦佩的勇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坚持,是每天一点一滴地朝着梦想前进。

曾经有人说我年纪大了读研没用,可是我想,年龄会因为我不读书而不增长吗?我这个年纪读研带来的效果确实比年轻人低了好多,但是如果我今天不去追梦,四十岁还是本科学历,五十岁还是本科学历。年纪越大就越难改变,深造的效用将越来越低,最初的梦想也将更难实现。不如趁现在,有梦就去追。

http://www.dxsbao.com/art/4454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完善初稿,先锋起航
——先锋实践队暑调第三天圆满结束(通讯员吴怡2022-6-19)为了进一步完善两组的宣讲初稿,为后期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助力实践起航,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22年6月19日,小雨淅淅沥沥,伴随着和煦…
扬红船精神,创文明先锋
扬红船精神,创文明先锋——许昌学院“扬新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实践总结2022年6月18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扬新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展开了第九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召开以“红船精神”为主…
“绘天绘地”让生活更美好
“绘天绘地”让生活更美好为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学习教育,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振兴,乡村致富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
沂蒙的红色精神
沂蒙的红色精神——-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2022年6月18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喜迎二十大,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小队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军民们一同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35岁:即将进入知名大学读研2017年,我的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期,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不尽人意的工资、迷茫暗淡的前途,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专业知识和学历对工作的重要性,…
为宣讲之程集会,迎调研之和交流
-第二次宣讲筹备会议的圆满结束(通讯员·汪俊·2022-06-19)为了响应第二次宣讲的开始,及确保其的过程。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暑调蒲公英实践队队长邓玉泉与调研组组长周舒于2022年6月19日9时00分在教育大楼1430召…
精进不休,追求热爱
精进不休追求热爱——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寻桃问李——高山仰止校友寻访团”队员专访优秀校友刘佩佩6月19日上午,许昌学院“寻桃问李——高山仰止校友寻访团”队员对刘佩佩学姐进行线上访谈。团队成员借助腾…
可持续商店:从行为到理念的改变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家在带给消费者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包装垃圾,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对此,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限塑令”,并…
沂蒙的革命故事
沂蒙的革命故事-----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2022年6月18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喜迎二十大,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小队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军民们一同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
王牌部队华东野战军
王牌部队华东野战军————参观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2022年6月19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喜迎二十大,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小队参观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和新四军总部旧址。为学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