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的时代变迁
初创时期劳模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国建设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劳模精神的初创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严峻的困境当中,物资匮乏、生产停滞、人民生活落后、温饱难度很大,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毛主席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并要求党中央和边区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与群众生产在——起,与百姓奋斗在一处。大生产运动的过程虽然克服了千难万苦,但通过积极生产劳动的开展,边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主要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开发探索方面经过不断的推进,各项主要工业产品和能源供给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不仅保证了工业生产的自给自足,还能有部分结余储备,供国家的其他生产需要。
初创时期的劳模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投身革命,改变国家命运的渴望,最本质的特征是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情况,决定了我国想要摆脱这种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只能依靠自己。必须通过劳动,改变社会面貌,这就需要通过艰苦劳动,创造条件,扬长避短,努力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众多青年投身祖国建设的最前线,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革命,人生学习的第——课是“生产劳动”。大生产运动着力解决当时的物质困难,努力让人们过上富裕生活,劳动人民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热爱劳动,主动劳动,比拼劳动,响应号召,生产自救,增产立功,极大的改善边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劳动光荣”最直接体现,就是对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的崇拜之情。1904年郝树才出生在陕北清涧县郝家崖沟。193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大生产运动中创下最高开荒纪录,更是在多次战役中,立下战功,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不用花国家的钱。”这是战功卓著的老英雄郝树才的临别遗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春风唤绿的黄土地洒下了最后一滴汗,这是郝树才这位老共产党员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劳模,来源基层,扎根基层,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甘于奉献,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劳动热情高涨,以忘我的精神,以国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自力更生、带领生产,刻苦钻研、破解难题,淡泊名利、献身科学,成为那个时代,激励人民群众建设国家、走向幸福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art/4510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