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米深的地下,一群人赤着膀子。或用不太锋利的十字镐凿击煤层,或用不太结实的箩筐背负煤块,或用不太粗壮的麻绳托着矿车。当这样一副场景出现在实践团面前,令人不禁想问问:他们不要命了?
7月17日,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暑期大学生赴晋陕蒙矿区调研暨科创实践团抵达参观位于太原市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在模拟矿井下面,实践团成员便看到了这样一幕,一群矿工没有安全帽,没有自救器,甚至冒着随时会发生危险的可能在工作。讲解员揭示了答案:“这是中国古代的采煤场景。”
跟着讲解员往前走,视野里出现了三个矿工,一名矿工刚刚按下了炸药装置,另外两个便扛着木柱冲了上去。煤层顶部不时落下一块煤炭,砸落至地面激起一层煤灰。不远处一名矿工在煤壁上打炮眼,将炸药塞进去为下一次爆破做准备,这个是近代的采煤场景。
摒弃了粗犷的挖拉背,用木头支撑空间,用炸药开辟道路,用钢盔确保生命,对于矿工来说这样也许已经满足了。
穿过一条漆黑的模拟巷道,一排现代化人车映入眼帘,这也是矿工们在井下的重要交通工具,实践团成员坐上人车,便向着下一个煤炭开采系统而去。陈列在巷道里的大型机器,支撑着顶部的钢铁液压支柱,一眼望不到边的运输皮带,封隔着煤层顶部碎煤块的铁丝网,向矿工输送氧气的风筒,无一不透漏着现代的智慧。
能够在百米深的地下建设出如此浩大的采煤工程,足以将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机械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短短数十分钟的模拟矿井之旅成为了这次煤炭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参观虽短,感触却深。只有社会的进步才能为人们带来希望,而只有知识的更新才能使社会进步。煤炭开采的历程无疑就是人类社会进程的缩影,从低效、危险走向高效、安全便是人类所走之路。
http://www.dxsbao.com/art/52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