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武器和信仰哪个更有力量?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来源:大学生网报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苏淑丽

我把这部电影看了两遍,第一遍最直观的感受是,如果没有真实(影片的开头呈现“A true story”字幕)作为电影的基色,那么其实《血战钢锯岭》看起来更像是一部以战争为引夸张的布教电影,但一切因其真实而不同,真实的奇迹远比电影本身来得更为震撼,当观众说服自己不去质疑一个并非刀枪不入的血肉之躯竟能穿梭自如于战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时,得到的感受会真切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而正如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观感,我们不得不如坐针毡地感受着在战争面前个人的渺小与人性的泯灭,而这时的道斯宛若一道微弱却又永不熄灭的微光,照亮驱散着战争的阴霾。

翻开历史的真相,道斯所挽救的生命远比电影中报出的数字还要更多,正是这种真实和电影对于这一故事出色的还原,使我们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主旋律化的美式英雄,亦远非仅止步于宗教信仰的范畴,而是基于对生命的尊崇与敬畏,构筑了其最为有力的深度。

在枪炮无情、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一个不拿枪的士兵竟然能活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不仅活下来,而且成为整个部队的精神支柱,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就在美军向钢锯岭发出最后攻击之际,整装待发的部队比预计时间晚了足足十几分钟,仅仅为了等待一个人完成他的祈祷,虽然所有人都不接受他的宗教,但这个不肯杀人的士兵的祈祷,却成为他的战友们奋勇杀敌的动力。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祈祷,对钢锯岭的第二次攻击与第一次已截然不同。在第一次,美军士兵战战兢兢攀上悬崖,小心翼翼摸索前进,提防着随时会致其死命的枪弹,战斗打响后,到处是恐惧的哀嚎与绝望的呻吟,惊惶的眼睛充满无助的乞求;但第二次完全不同了,必死之心反而使军人们变得无所畏惧、奋勇争先,眼睛里满溢着自信的力量。这种充满巨大张力的精神力量,正是这部基于真人真事的电影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战争从来不是浪漫的英雄主义的表演,战争就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人与人最惨烈的对战,血淋淋的杀戮,这一秒还在说话的战友下一秒可能就被炸飞,我眼见的恐惧,亲临者也许至死也无法忘记,那里是人间地狱。美国海军对钢锯岭高地的炮轰令日军方阵瞬间化作火海;无数子弹、炸药、刺刀的交锋中夹杂着各种撕裂人心的惨叫声、怒吼声。血淋淋的战场上,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只有刀枪相见,你死我活。

但即使是这样的战场,也依然有着人性的光辉,道斯始终坚持不带武器,以医疗兵的身份去救助伤员,安慰那些恐惧至极的战友:“我在这!别怕!我会带你回家!”最高潮的是全员撤退之后,道斯没有走,他留下来一个一个的把伤员从百米的悬崖上用绳索送下来,此刻的他,在坚守在履行着他的信仰,他是来救人的!“再多救一个”、“上帝让我再多救一个”,每一次他快要累瘫的时候他都在说这句话,给自己力量,不顾日本兵扫荡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双手已经被绳索磨的鲜血淋漓,他就是这片战场上所有伤员的希望。我认为道斯做出这样的义举,不是因为他特别勇敢,不是因为他无所畏惧,当然更不是为了出名,而是来自他的纯真、恐惧感和不可遏制的同情。也正是出于这种同情,他即使在遇到日军伤员的时候,也会为他们止痛,甚至把几个日军伤兵运送到了悬崖下面。
我一直以为在目睹了日本兵扫荡杀死美兵伤员、近距离被日本兵袭击的时候,道斯肯定会放弃自己的坚持拿起枪回击。然而他没有,他只是拿起了枪做成了一个担架,拉着伤兵跑到悬崖边,快速的用绳索把他送下去。这确实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却也是最令人心疼的。

道斯说自己是个“出于良心的合作者”(conscientious cooperator),他解释自己发明的这个概念说,他完全是自愿参军的,对于军服、国旗以及服兵役都毫无问题,只是不摸枪。可是既然是自愿参战,就不可能不杀人,难道杀人不就是战争的本质吗?出于良心的拒服兵役者,是宗教信仰使他们认为自己不该杀人,从而也不该服兵役。但在国家要求他们不得不服兵役的时候,他们就去做军医,做军医是他们在信仰和国家之间的妥协。必须有这种妥协,是因为信仰的要求与世俗国家的要求在根本上是相冲突的。真正自愿服兵役的人,在良心上往往没有这样的负担,愿意服兵役就愿意上阵杀敌。而道斯出于良心,既不肯杀人,又自愿服兵役,所以他没有把自己说成“出于良心的士兵”(conscientious soldier),而是“出于良心的合作者”。这在当时听起来那么不伦不类的称呼,却因为道斯的坚持和令人铭记于心的壮举,为其做了最好的注脚。

武器和信仰哪个更有力量?有人说,武器更厉害,因为信仰只是精神上的,面对这些硬家伙,生命比信仰更重要,更何况没有了生命,最崇高的信仰也是没有用的。也有人说,信仰更有力量,因为面对敌人拿着枪顶着你脑袋的时候,怀着信仰的你就会不畏生死,誓死捍卫你的信仰,就算死,也死得光荣伟大。总而言之,在武器面前,只有生死的问题,在信仰面前,就是一个态度,一种动力,一种无畏生死的勇气。

从国家与战争的角度出发,宗教往往是得不到宽容的,或者我们可以问:战争中有宗教自由吗?信仰又能改变什么呢?即便在今日看来,源于宗教的信仰,其实尚远不能阻挡战争惨剧的发生,但当电影结尾处,在已然年迈真实的戴斯蒙德·道斯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信仰的执念,让人感概或许信仰的力量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的阴暗,但其却能完成个体灵魂的升华。


http://www.dxsbao.com/art/523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班团建设】物管2301“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顺利召开

物管2301团支部于9月20日12点20分线上开展了以“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团支书王月冉主持,物管2301团支部全体成员参与。本次团日活动旨在通过“开学第一课”…… 吴顺康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乡音新韵,共话振兴” --东北农业大学赴普格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农业大学赴普格县…

【班团建设】物管2301“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顺利召开

物管2301团支部于9月20日12点20分线上开展了以“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团支书王月冉主持,物管…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2024年8月3日,青岛大学暑期“三下乡”沂水寻源队聚集了一群心怀革命的热血青年,前往华东革命…

学门“新”启 “育”见成长

为了加强新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帮助新生实现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9月13日上午,生命…

西财学子保险调研助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最新发布

携手环卫工人 致力美丽乡村建设
7月27日,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高堆村环卫工人刘庆福家中,从环卫工人的角度了解高堆村的生态文明发展情况。刘庆福向实践团讲述了村内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及高堆村近十年来 …
中国计量大学理学院天台暑期实践小分队
为学生点亮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也是在照亮自己,我们是来自中国计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的助梦启航小分队,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我们队12名成员在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屯桥小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 …
实践专访:一个老支书的美丽乡村梦
人生因梦想而精彩,平凡因责任而熠熠生辉。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临清市魏湾镇贾庄村在生态文明发展方面成绩突出,实践团于7月24日前往贾庄村与贾庄村村委书记贾国光见 …
“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在贾庄村开展生态文明调研
7月23日,“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前往临清市魏湾镇贾庄村开展生态文明调研,深入了解贾庄村在生态文明发展发面做出的改革,并收获良好反馈。魏湾镇贾庄村在村委书记贾国光的带领下,先后取得了“临清市 …
立德树人,贵在点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心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 …
“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前往崔楼村开展生态文明调研
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前往临清市康庄镇崔楼村开展生态文明调研,详细了解崔楼村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发展与欠缺,村民积极配合,实践团收获良多。 在去往崔楼村的路上,实践 …
于林村,“小蓝人”在行动
7月22日,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前往于林村开展第二次生态文明调研。调研采用走访村民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掌握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深入了解于林村生态文明发展情况。 此次调研 …
“有温度的记忆,会呼吸的乡愁”——湖南浏阳,和夏布相遇
7月26日,湖南师范大学“夏布微凉”实践团队来到了湖南浏阳市高坪镇,走访夏布手工艺人谭智祥,亲身体验夏布的制作流程,并调研了浏阳夏布的发展现状。…
“立足文化自信,助力传统文化新发展”—— 东北大学工管学院赴辽宁营口社会实践行记
“立足文化自信,助力传统文化新发展”东北大学工管学院赴辽宁营口社会实践行记为积极响应文化自信这一号召,秉承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理念,东北大学工管学院赴辽宁营口社会实践 …
山东学子康庄调研 走近“美丽乡村”
7月21日晚,“生态文明行,助力新乡村”实践团到达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聊城市康庄镇高堆村,村内多了一道蓝色风景线。次日早上,康庄镇高堆村村主任张立富前来看望实践团队员,了解团队队员的食宿情况及实践活动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