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论语》,我们自然知道它是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其中有许多语句因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广博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被后世广为传颂;其读者年龄覆盖面更为广泛,上至耄耋之年的学者,下至牙牙学语的黄口小儿。但是书中孔子到底说了些什么,许多译注本往往按照现在通行的理解去解读,未必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而今据说《论语》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总印数仅次于圣经,而高于其他任何一部畅销书,如果一味的按照现在通行的理解去解读它,何尝不是对《论语》这一儒家元典的亵渎?又何尝不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误导? 当然,从古至今可信度较高的论语译注本不在少数,诸如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民国时期陈树德的《论语集释》之类,都是经过许多考证、被学术界不少专家学者所认可的译注本,也是值得一读的。 假期伊始,我经导师的推荐阅读了《论语新注新译》的繁体中文版,这本书据著者杨逢彬先生所言,是迄今第一部较为全面地用语言学知识而非纯用训诂学知识注释某部古籍的著作。而由于我的学识尚浅,尽管我通读了一遍,并且按照导师的建议做了读书笔记,但只能算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了。想要把此书读“透”,较为深刻全面的读懂《论语》,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收获到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温故而知新”吧。书中让人记忆深刻的几句就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这里把修德放在首位,其后才是修学,表明在他看来道德修养尤为重要,这也启发我们在修学时不能轻视修德,要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青年。 《论语》以当时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语言十分简洁。其中有许多语句已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格言警句,有些则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成语,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耻下问”等等。《论语》不仅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而我们通过选择较为权威可靠的译注本,结合自身的学识积累来阅读《论语》,必定会受益匪浅。
http://www.dxsbao.com/art/5260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