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是舒婷于1977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是新时期伊始之作,也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它写的是爱情,而且是不同于传统爱情观的爱情。通过这首诗,诗人想表达在爱情中男女平等、风雨同舟的立场和态度,强调个体精神的独立性,给男强女弱、女性总是更卑微,必须要依附于男性的传统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两个特殊的意象——橡树和木棉。高大的橡树是抒情对象,象征着爱情中的男性,而木棉则是诗人自己,象征着女性。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到“所有开花的树都应该是女性的,唯独木棉是男性”,木棉很高,高得骇人,颇有七尺男儿的气魄,因而张晓风说“木棉是男性”。在《致橡树》中,诗人用看似更符合男性形象的木棉形容自己,更加突出强调了女性自强自立,与男性平等,同样坚毅优秀的观点。
诗的开篇连用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通过写在深爱对方时,诗人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表达了她不高攀依附,也不一厢情愿、一味讨好、盲目付出。
“不,这些都还不够!”是作者发出的呐喊,她强烈地抗拒前面那些不平等的爱情观,进而引出了下文中诗人在爱情里真正想成为的样子。“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句话中的“站”字就表明了作者的爱情观,不是攀枝,不是依附,而是以同样平等的身份并排而立。
“根,紧握在地下”代表着不离不弃,“叶,相触在云里”代表着势均力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体现了木棉和橡树彼此尊重,彼此关心,有着只有对方才懂的默契。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和“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和橡树并没有强弱之分,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再次证明了两者必然是平等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象征着爱情中的两个人因为平等所以应当同甘,也有能力共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体现了木棉和橡树就像映于彼岸的彻暖与微凉,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赖。
结尾处诗人点明上述的爱情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热烈地表达了爱是什么,是爱对方伟岸的身躯,更是爱对方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可见真正的爱是全心全意地接受和欣赏对方的一切,不仅仅是外貌,更是心灵和信念。两个人灵魂契合,才能够并肩同行。
木棉对橡树的爱是理智细腻的,同时也是大胆热烈的。舒婷就是想借木棉的爱来呼唤女性独立自信会拥有更美好的爱情,代表着新时代女性的心声。
http://www.dxsbao.com/art/5261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