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教师教育系 作者:荣戴平

丧礼: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礼,指处置死者遗体的方式。我国的丧葬文化渊源流长,在远古社会就已出现了以安置灵魂为目的,以处理尸体为手段的纷繁多样的仪式。这一套礼仪直接反映着中华民族生死同重的思想和传统的儒家观念以及伦理道德。 第一、体现了古人生死同重的理念。由于古人认为灵魂不灭,只不过灵魂和肉体得到分离,而灵魂去了另一个世界而已,因此古人心目中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现存的世界;另一个是鬼魂出没的彼岸世界。在古人看来,人死并不意味着烟消云散,它是另外一个世界新生活的开始,人死就像搬家一样,因此在另一个世界也希望与往日相同,所以希望按照生前的样子来安排后事,其实这样的思想在现代仍然也存在。比如:在人入土时,要烧掉他的衣服,供死者穿戴;在殡葬和祭祀时,焚钱烧纸和纸屋,以供死者在冥界用作货币和居住。 其实不仅是,希望生前的财物原封不动的带入墓穴,古人包括今人也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尸身保存完整,一方面是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思想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寄托了他们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可以存活,完成自己事业的愿望。所以,在古代的战争中,在战场牺牲的将士,在找到尸身后但尸体不完整的需要由督军官员“处理”他的尸体,将不完整的尸体拼凑衔接完整,另外也需要进行清理,换上干净的衣服,如果有官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并不重视这件事也会遭到大家的指责。 第二、丧葬文化体现了儒家思想。首先是孝道,丧葬文化是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着对生人的尊敬,在生前孝敬父母;也表现出对逝后对逝者的思念,包括为逝者修建陵墓,并在节日祭拜等。正是在这种孝道观念的思想指引之下,儒家学说对于去世的人也主张厚葬,按照相应的丧葬仪式和规定制度来安排以故之人的身后事。其次,丧葬仪式体现了儒家的礼。《荀子》有言:“礼者,道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儒家学说认为礼贯通人之生命始终。因为生死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应按礼要妥善处理,善始善终,才算符合儒家学说对生死的价值关切。再次,丧葬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的精神相吻合。例如:丧葬习俗中的五服制度,它奉行“尊尊”、“亲亲”的原则。然而皇帝为全天下的至尊,吏民百姓应为天子皇帝服丧守孝。 第三、丧葬文化体现着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观念。首先是扬善抑恶,由于古人相信有来世和另一个世界,因此古人害怕恶报轮回,认为今生做坏事,来世就会受到报应,所以,现世就会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达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其次是体现了古人重视血缘关系的亲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在丧葬仪式中,古代的戴孝很有讲究,儿女各有不同的分工,长幼有序,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丧服制度,体现了古人的血缘亲疏观念,同时也强调了血缘的远近和家族关系。 最后、丧葬文化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北大教授吴飞说过:“现在的中国人和传统中国文明唯一一个具有关联的就是在丧礼上面,如果丧葬文化完全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很难再有希望。”中国的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宗法思想和伦理观念。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强调“仁爱”“礼法”,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关爱社会,谨言慎行,这些在丧葬文化的仪式中都有体现。另外,在丧葬的礼仪、风俗上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古代人们一直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同重观念,所以会对丧礼举行隆重的仪式,以表达来世的美好愿望。在墓地选址上,丧葬文化也沿袭传统文化思想,讲究”葬之以礼”,要符合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儒家思想。丧葬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不能盲目折断,而是应该合理修剪,让它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http://www.dxsbao.com/art/5262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非遗瑰宝,传承匠心古韵

漆扇,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身,历经岁月沉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元服务爱满社区

“寒流席卷入深冬,社区暖意万民胸。”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开展多元社区服务活动。据了解,开展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是力所能及……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在寒假期间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最新发布

马院学社管团务部第一次部门例会顺利结束
马院学社管团务部第一次部门例会顺利结束(通讯员李俊凤)10月15日下午4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服务中心团务部在景德楼南栋204教室举行第一次部门例会。马院学社管团务部四名新干事及两位负责人均按时…
不同人群对雷锋同志的看法
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雷锋的认识大致相同,在我们的采访中超市文姐姐说到: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在校大学生罗同学说到“我本身对雷锋非常的敬佩,我对雷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出生于贫…
从南京到北京
首都作为统治中心及政权存在的标志之一,它的的选择和营建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个国家选择何地作为都城,受到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心理等方面。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参考谋士之言,于136…
明成祖为何迁都呢?
首都作为统治中心及政权存在的标志之一,它的的选择和营建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个国家选择何地作为都城,受到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心理等方面。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参考谋士之言,于136…
浅析宋朝避讳文化鼎盛原因及弊病
浅析宋朝避讳文化鼎盛原因及弊病摘要:讳字文化作为一种礼俗规则和语言现象,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唐宋,严于明清,终于民国。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和统治阶级的需要,讳字文化再此时达到了鼎盛的状态,…
雷锋纪念馆观后感
为了对雷锋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了解,我们小组首先去了长沙市雷锋纪念馆进行参观和采访。周末到达纪念馆的时候,天空飘着小雨,各色雨伞间仍然有父母牵着孩子、结伴的学生、戴着红领巾的老人踏进这个历久弥新…
读《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误解与其他》有感
想写新文化运动是源于今年一部大热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其中屡次被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先烈所感动,也重新刷新了对先辈们的认识。以前只在书本上浅显的知道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有哪几位代表人物,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心得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更好的融入集体,适应环境…通过对案例一的分析,崔同学对大学并…
永州柳宗元文化旅游区简要概述及评价其保护、管理、利用
永州柳宗元文化旅游区,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潇水西岸,愚溪北岸,南北与零陵古城相连,是古城零陵“山、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节孝亭,东至萍阳南路,北括柳子庙、柳子街,核心区域概括起来就是“一街一…
唐玄宗时期重道抑佛政策
二、唐玄宗的三教政策(1)早期崇道、限佛道教:早年的痛苦生活和受睿宗信道的影响,使他对道家思想产生兴趣,再加上夺权过程中曾得到韩礼、冯道力、刘承祖、王据等道士的帮助,所以倾心道教。唐玄宗前期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