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叹时光荏苒,审世间纷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奔腾向前,每个人都会成长、老去,直至走向死亡,然而提起死亡,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坦然以待。古人把长生的愿望寄托到神仙上,求仙问药,追寻长生之道。唐宪宗时期,“好神仙,求方士”的求仙长生之风盛行,但李贺却“我生不信有神仙”,认为世界上没有永生的人。虽然年龄不大,但他有感于光阴流逝,岁月蹉跎,每每想到自己的人生还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地消耗,心中总是感到很忧虑和无奈。一首歌行《苦昼短》气势回旋,有着他对时光飞逝、人寿迫切的感慨,也是他对当政者求仙问道的冷峻讥讽。
苦昼短
唐·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飞逝的时光啊,请你脚步稍作停息,来饮下这杯酒。这酒盛着日月星辰,风霜四季,且醉上一醉,慢些离去。我不曾见识头顶青天之高,不曾知晓脚下黄土之厚,我只看见那寒暑更替、昼夜不息,日月轮换于天地。我的寿命困于丹炉中,被时光你无情的焚烧着。为求长生,富贵者食熊不畏胖,贫穷者食蛙不惧瘦,上行下效,何其荒唐。试问谁知神君所处何方谁又肯定太一真实存在?虚无缥缈,却痴信不疑,何其可悲。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扶桑,西极日落之处有若木,三足乌昼夜不停往返其间,示世间日夜变化。钟山烛龙以呼吸使春夏秋冬轮回,以眼睛使昼夜阴阳调换。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嚼食神龙的肉,使它朝不得回归,夜不得潜伏。如此四季昼夜不再更变,便年老者不衰,少年人莫悲,又何必像道教宣扬服食金玉那般寻得长生。可这一切幽幽,终归是痴心妄想,又有何人曾见到过那云中骑驴升天的任公子呢?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中尚且埋葬着残余的枯骨,秦始皇嬴政遗体的恶臭连满车的鲍鱼腥味都掩不过去。青冢苍凉,天地倏忽,多少的君主求仙服药,追求长生,又有谁人寻得不老之梦?
李贺是一个十足的天才少年,想象丰富,才思聪颖,七岁便名扬京洛,较早的成名使他在那样混乱的中唐有了李白一样的洒脱与傲气。李贺自小生活困顿,他的仕路亦是几度坎坷。参加科举考试时,他因才名过盛遭人妒恨,被人借“避讳”之由阻挠了进士之路,曲折的人生使他的诗里充满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彼时正是中唐时期,社会混乱,官吏腐败,一边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一边目睹着中唐的晦暗社会,李贺的诗作逐渐形成了夸张怪诞、空灵诡异的风格,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对统治阶级充满了愤恨,他不满他们求仙问药,荒淫度日,压迫人民,因此用诗来表达自己对统治者的愤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苦昼短》便应时而生。
此诗作于李贺为官期间,它所表达的情感也与李贺的经历息息相关。这时的李贺亲身经历了官场的种种阴暗之事,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他看到“月寒日暖”,想到“来煎人寿”,也对年命短促发出了慨叹,他希望统治者能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长命百岁。同时,此诗也体现了诗人的大爱,表达了他对统治者荒淫度日的愤恨和对普通人民群众被压迫的同情。
钱钟书曾评论李贺:“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咏叹。”这一论述在《苦昼短》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诗人问“神君何在,太一安有?”而后又自我解答,试图用理想化的方式——“斩龙足,嚼龙肉”来阻止时间,让老少都得以停歇。然而这样慨然昂扬的背后,却是更深层的痛楚和叹息——不仅仅是对年命短促、人生坎坷发出慨叹,更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持有豁达通透的人生观念,深刻沉重的历史观,而后脱出一己私念,以冷静态度审视自身和社会,怀有一种大悲悯。
在晚唐的漫漫长夜之中,少年才气的李贺,终究年寿不永,壮志未酬。年岁悠悠,史书匆匆,一卷卷冷峭瑰美的诗篇尘封而又浮现,那个戚风冷雨间萧索的青年似乎又再眼前……
科罗连科曾在《火光》中写:“在漆黑如墨的生活之河上久久划行,峡谷悬崖消失在茫茫远方,然而那一星明亮的火光始终在前方,让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纵观荒诞虚无的时代,李贺的火光在哪里,又将往何处追寻?
他仅是眼瞳映着火光,脑海中却映着殿堂楼阁,或是曾幻想过的一举成名。然而逍遥自在的任公子何存?终将如刘彻嬴政逝去罢。火光总有熄灭一刹,人生永恒,荣华富贵的幻想亦然,又何不踢翻那已快熄灭的火堆,义无反顾走向那长夜,追寻那久远的光?
纵然时光荏苒,时间纷繁,但前方永远有火光——那是为自己点燃的火把。
作者:何菡 林志 李朦露陈清兰
编辑:安宸勋刘宇威
主编:柴景瑞 袁芊蕙
指导老师:郭滟
责任编辑:李璐瑶
http://www.dxsbao.com/art/5291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