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上,作为学生的我们,对于古汉经典与通假字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笔者于此讲讲对它们的认识与疑惑。
关于古汉经典阅读
古代汉语中的拼音方法由直音法到反切,可以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反观这海量的古代语音资料,它实在称得上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发明,才能给后人保存下这么多的遗产。
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发明,要是说起它的起源,究竟有着怎样的定论,都是众说纷纭,且在那么多的说法中每个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实在难以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惑:反切究竟产生于何时?反切的发明者是谁?它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才产生的?
尽管没弄懂它的来源,但其本身还是很有实用性的。重温了反切的原理和改进历程,惊叹之余也同样有着不少的疑惑。诚如在反切的过程中,对于上下字的选择是否应该是统一的,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不统一是否会出现发音偏误或者混乱的现象?再如宋代以前平声不分阴阳,那在斟酌上下字的时候选择了与原字声调不同的下字,是否会使原音出现声调偏误,此后又随着流传而使改变后的声调逐渐定型的现象?如果有的话是否现在很多字的发音已经不再是原始音而是经过一次或多次改变之后的音?反切的过程中为什么个别字的切法不大相同,如“章”字为“灼良”切,这样切出来不应该是“zhiáng”吗,怎么成了“zhāng”?在选择上下字时,是否出现上下字必须为生僻字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如何解决?再如“从敏”切为何推出的是“jìn”的读音,而不是“cin”?这样的疑惑时时冒出,不得解决。
但是不管如何,反切法的产生都为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现在已经有了更为完善的汉语拼音,我们也不能就此否认了其独特的地位。
http://www.dxsbao.com/art/535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