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官方”“正统”,儒学尤其是孔子和《论语》一书,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儒学在塑造、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因此,今天的我们研读《论语》,研读《论语》相关著作,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李泽厚先生认为儒学具有“半宗教半哲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解构和重建。”纵览全书,李泽厚先生主要是以他的“巫史传统”、“情本体”、“乐感文化”等观点去“解构”《论语》的,而建构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问题角度进行的。总结来看,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重新建立了一个以塑造文化心理结构为基础,“一个世界”的世界观为前提,“情本体”为内核,悦志悦神为目标的完整的哲学架构。在这个结构中,塑造人的情感心理与传统《论语》的“仁”“爱”等理念相统一,又蕴含了人的主体性这条隐线,呈现出了开放包容以及实用理性两个特点。
《论语》首章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结合实践来看,在前不久结束的教育实习中,我们与中学生群体朝夕相处了两个月,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中学生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在当代的中学生身上,我们很少能看到这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负担。在课堂上讲话、打闹、不写作业等等现象比比皆是,现代的中学生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学习的乐趣了,当然,这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教育体系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我而言,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内在驱动力,主动学习;作为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都是我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李泽厚先生还阐述了“仁”的观念。“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子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孔子通由仁而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也就是在制造中国人的心灵。所以才说,孔学(或儒学)半是宗教,半是哲学。因为它虽然没有人格神的上帝,但在塑造、形成、影响中国人的心灵上,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并不相上下。而儒学之所以不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学说、思想,其要点之一正在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情感把某些基本理由、理论,建立在情感心理的根基上,总要求理知与情感交融,至今中国人仍然爱说“合乎情理”、“合情合理”,便是它的表现。同时,强调“仁”不是某种外在的华丽,指出外在的容色和语言都应该服从于内在心灵的塑造,“仁”的特征是爱。由此来看,首先,仁是一种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体现。仁者爱人,包容关爱,孔子强调的始终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其次,仁是一种情感和思维的融合。仁塑造道德和品德,塑造中国人的心灵。这种情感不仅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能让我们摆脱功利的扭曲价值观,回归真正的自我和本真的人性。在实践中,依旧以中学生为例,中学生德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德育即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而“仁”可以制造中国人心灵,与德育目标相契合。现代的中学生在“仁”“爱”等方面有所欠缺,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例如,在实践中我曾遇到过有学生在试卷讲评时偷偷拿了别的同学的试卷,导致别的同学没有试卷可看。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它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李泽厚先生也阐述了“礼”的相关内容。主要体现了“礼”的不宽容性,不能违反礼制的行为。这可以理解为“思想宽容,行为严肃”。任何社会都必须有共同遵守的秩序、规范、准则,这作为普遍原则,千古不灭。同时,孔子也强调了礼的根本即心理情感(戚),说明,情本体才是儒学要点所在。由此来看,首先,礼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人们应该按照礼仪准则来做事,这样可以使社会更有序、更和谐。其次,,礼乃人文,仁乃人性。礼是一种形式,本体是仁,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从内心深处认可,进而践行,只有真正尊重他人,才能发挥礼的真正意义。第三,礼不是一种僵化的规则。礼仪虽有一定的规矩,但也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综上所述,对于孔子而言,礼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心理情感,通过践行礼,人们可以建立更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我所看到的而言,现代的中学生在“礼”这一部分十分欠缺,出口成脏,对同学动手动脚,对老师出言不逊等等等等,就连“礼”的表面形式都没有做好,更何谈“仁”的本体呢?或者说,正是因为内心没有这种心理情感,所以表现在外在的“礼”也做不到位。所以,现代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既需要从根本出发,涵养学生的心理情感,又需要加强礼仪规范,从外在约束其行为。
本文中,我主要结合教育实习经历,以中学生德育为例,阐述了我对《论语今读》的收获和感受,进而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爱的价值观念,自觉遵守规范,以人本主义去面对人生。
http://www.dxsbao.com/art/622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