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这朵花,记得她落下枝头时依旧鲜艳,露珠颤巍巍地停在花瓣上。回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在它发生的时刻,你很难说出它有着什么样的启示或是隐喻,但它就那么停留在了那里,像这落在所行之路上的花朵。行至黄昏,人已倦时,即使花朵的水分已被蒸干而蔫缩成一团,但我还记得她鲜妍的姿态。这朵花开在我的生命里,她以回忆的形式构筑成我生命的一小块。在我怀着厌倦的落魄之时,回忆使她再度生长在心灵的荒原之上,带来雨水,提醒着我是怎样一步一步走来的,又将向梦想里开满鲜花的山坡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读《朝花夕拾》,隔着十年的光阴再读此书,我也成了那个俯身拾花者。彼时读此书,鲁迅先生还是教科书中手持一支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锐利形象,是以笔为刀的斗士。对于其中散文的理解也来源于课堂中的解读,诸如“《五猖会》批判了封建时代家长对孩子天性的束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抨击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但那时,即使努力地记下了这些课文内涵,所余印象最深的,竟还是百草园里酸甜可人的覆盆子。今天再读此书,沿着鲁迅文字的脉络踏上他走过的道路,发现路途的终点并不是被人们捧上神座的文坛革命者,而是一个走过而立之年,正处在失意与彷徨里的中年男子。他回过头来,反顾起如大地一般安宁的过往,在回忆的花朵里汲取生命的力量,再度拾起希望。而正如我少时仅仅向往书中的覆盆子那般,今天,我依然不是评论者,我只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游客,走在名为“鲁迅”的道路上,去看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的纷繁历程。
从绍兴的烟雨中走过的童年里,偏好饮墨的隐鼠之死使“我”与猫彻底势不两立;肥胖的长妈妈总有着一堆琐碎奇怪的破规矩,这个与“长毛”打过交道又目不识丁的女人却带给了“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令人恐惧的《二十四孝图》使“我”的“孝子梦”彻底破碎;五猖会上父亲让“我”背下的“粤自盘古,生于太荒”浇灭了游兴;“我们”趁着先生读书入神时将手绘的纸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岁月在头顶四角的天空中流走,走向青年的路途中,开出千奇百怪药引的“名医”来了又去;在“我”的一声声呼唤中走向死亡的父亲终成回忆;雷电学堂里满是螃蟹态度的二班生没能挡住“我”望向《天演论》中广阔天地的双眼。东渡日本后,黑瘦的藤野先生在“我”的笔记上一笔一笔地批注时,日本学生为枪毙中国人的画面欢呼着。喜与悲交杂着,“我”继续行走在人生的路上。于是看到了祖国深陷于荒芜的迷宫,弃医从文,行至中年,有两杯浊酒,一位旧有嫌隙的故知范爱农,三言两语,前仇尽释。一同躬耕于教育事业,却走散于造化弄人的路口。最终,那是夜半酩酊大醉时的溺水,使得“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舟。”人事如走马灯纷纷闪现,在重温那旧的意味中,悄悄指向了“我”的前路。当这些细小的、零碎的,却又真实可感的“意味”被一一诉诸笔端,我们能够感到一种更为深切而温暖的,爱意。这份爱意愿地母永安长妈妈的魂灵,后悔搅乱了父亲死前的安宁,提醒自己时时望向藤野先生的面容,思念着菱角、茭白、香瓜的气味,对范爱农的离世怅然若失。一个个有血有肉,真实丰满的人物走出书页之中时,他们背后承载着作者无声的恳切凝望,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他们的永生,时时被遥想。
过往诸事,经历时或觉迷茫困厄,只有在与之相隔一段岁月与心灵的距离,反复回顾后,那所谓“旧的意味”才往往在日暮里水落石出。鲁迅不是一个沉湎于回忆的人,拾起花时,他已不复青春年少,人生的阅历渐渐融入了其回忆的视角,于是他以“狗、猫、鼠”之喻讽刺伪善之人,痛指妨碍白话者,笔调冷酷地撕开了《二十四孝图》中以孝为名压制人性的虚伪面具。这是他直面回忆的真相,从中汲取出针砭时弊的力量,在坚定生活信念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的呐喊。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人的命运就如阴晴不定的大海中一叶形单影只的轻舟。父亲病了,他却在“名医”千奇百怪的药引中感受到了这个社会也病了,更加让人痛楚且无力;范爱农的落水,像是另一个失意的自己在救国无门中的悲哀中静悄悄地撒手人寰,“如水消失在水中”。于是鲁迅不停地写着,不怕得罪任何人地写着,即使只有一个人因着他的呼唤循声而来,他都要站在这满目疮痍的大地上,站在社会底层的被侮辱和被损害者身边,牢牢地站出为人的尊严。鲁迅的确是个批判者,但在这本书里,他卸下了大半的盔甲,用温柔敦厚的手掌,一遍遍摩挲着那残损破碎的大地。真正能够感动后人的,是那些冷静笔调中包含着的温热目光,是力透纸背的爱与真诚。
而这份力量不来自于别处,来自于那人生途中一朵朵现已枯萎的朝花,她们在鲁迅的回忆里重新绽放,使他的心灵不再荒芜,他知道自己曾走过怎样的路,看见过怎样的风景,又希望奔赴怎样的前程。即使拾起花朵时已是日暮,鲜热滚烫的热情已被时间扑灭,然而黄昏时刻亦有光与余热,就在此时此地,在过去和未来两大黑暗间,以不断熄灭的现在,举起泥土、思想、自立和担当。我们为什么要在今天重读《朝花夕拾》?或许沿着鲁迅的回忆之路,就是紧贴着那个时代的中国,在枪炮和符纸呛人的烟火中,我们依然可以同时闻到花朵的芬芳。也正是这些花朵,指向了永恒的希望。
http://www.dxsbao.com/art/6247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