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政治(Authoritarianism )是什么?它实质上是指:在民主的外壳下,以威权的手段取得政权、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既不同于民主政体,也有别于独裁政体,既有某些民主的成分,又有对集权的强制。威权主义政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以后,其中,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是两个高潮。同时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不但出现在欧洲,也出现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般是指社会经济基础还不强大的国家走向发达的一种政治上的过渡形态,即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整合维持秩序和稳定,以达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而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威权主义国家。通过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其威权政体得到充分发展的土壤:政治上,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新加坡得缺少成熟的中产阶级,而这恰恰是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民主进程方面的阻力不会太大。经济上,卓越的政绩促使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物质上得到充分满足,不会有太大的动力去执着于政体的变革。文化上,新加坡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华人占据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儒家政治文化中“大一统”理念,伦理纲常等在治国文化中有明显体现,特别是李光耀总统对中华文化的重视,这些都施加了威权政治中的“强权”色彩。国际因素看,新加坡独立初时国力并不突出,是容易被夹击的“小国”,为应对复杂的社会局势,确立威权政治确实能够统筹国家力量,更好地保护自身。
在威权政治模式下的新加坡,进步飞跃,虽然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由此看来,新加坡得到良好发展,威权模式功不可没。以至于当时不少学者对这种模式表示赞许。但是,威权政治体制真的能够一劳永逸,长盛不衰吗?新加坡的成就,究竟主要是因为威权模式,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威权模式下的其他国家发展势态又如何呢?
拿曾实施过威权模式的韩国来做比较,同是亚洲国家,同是威权模式,那么韩国的发展又如何呢?1961年,朴正熙发动政变推翻张勉内阁,建立军人政权。这是韩国威权主义的开端。基于严峻的经济形势,朴正熙明确提出经济发展第一的战略,提出增长第一、工业第一和出口第一,这种发展模式直接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缔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但在对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以寻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对其违法部分的追究和对工人利益的保障,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法治和民主,不断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1980年,全斗焕上台。进一步强化了朴正熙时期建立起的专制制度,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威权主义在韩国的衰落。1987年爆发“六月抗战”。这次抗争以后,韩国开始了由威权主义向民主政体初创的转型。而在民主化改革后,韩国的经济迅速,社会法治也得到了完善。可见,威权模式的适用性并不广。
回到新加坡本身去讨论。威权模式下的新加坡,它的发展很大部分原因是归结于领导人的明智和政府的清廉,但是大家都不能保证这个政坛能够长治久安,以及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执政会一直明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唯一能驱动往正确方向上发展的路径,就只有固定的正确的体制,但是,众所周知,没有永恒的正确的体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民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这个保证。另外,威权政体的合法性比较缺失,一般只能依靠政绩,当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是威权政体的危机时刻,朴正熙虽然表面上是被手下刺杀,实际是七十年代末国际油价大涨,韩国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危机,民众不满,所以内部出了问题。那么新加坡又能否一直保持强盛的发展势头?再者,威权模式适合小而精的国家,新加坡人口不多,地理位置特殊,管控较为有力。但人民的思想被压制,长期以往,随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必定会对这种模式产生疑虑和异议。而面临种种危机状况的时候,究竟是加强威权主义,还是向民主主义转型,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http://www.dxsbao.com/art/6295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