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遭遇大旱,瘟疫肆虐。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拨出两千两官银和自己的积蓄,筹备开设“安乐坊”。据林语堂考证,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此外,苏东坡还将常平米仓的米减价出售,以此救济平民,甚至给无钱请医的病人无偿看病,给吃不起饭的穷人施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杭州当时流行的瘟疫才被控制住。后来,朝廷觉得苏东坡开办“安乐坊”的举措很有成效,也予以采纳并更名为“安济坊”,贫病、老迈、残疾可在这里得到免费治疗。除了疏浚西湖,设立医院,苏轼还疏浚了钱塘六井,协助解决杭州居民的饮水问题;疏通了茅山和盐桥两条运河,使得杭州市交通便利,市容整洁。
后来,苏轼又设计了更大的开发运河系统的计划,可惜计划还未实行,他就被调往颍州任知州。在颍州任上,苏轼同样对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苏轼既能为百姓兴修灌溉千里农田的水利设施,也能大胆否决于民无益的水利工程。在惠州期间,苏轼接到广州知州王敏仲的求助。在苏轼的帮助下,广州拥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式的引水工程,广州市民最终喝上了清冽干净的水。
http://www.dxsbao.com/art/6322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