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遍《家》,我对它有了新的认知,以前看的时候会集中注意力在爱情方面、故事的表面,没有深刻思考故事中的回环曲折、暗流涌动。这次阅读却看到了时代的暗涌、封建家庭的分崩离析……在这种背景下青年的选择确实是十分具有启示性的。“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整部小说中我最喜欢这一句话,它被刊登在《前夜》上,用“前夜”来形容也的确是再恰当不过了。它不仅是封建社会没落的前夜,更是青年新思想时代的黎明。我认为它不仅在当时的时代有前瞻性,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
高家三兄弟不同的选择反映了三种青年面对封建洪流时不同的应对方法,小说中着重花手笔在他们的爱情上,我也想在这里进行一些讨论。高觉新作为长子,原著里对他的定位为:“在旧社会里的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但他和两兄弟在一起的时候又是一个新青年。”他即使接受新式教育也必须承担家族的重担,他有太多的顾虑,懦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懦弱能够保全他的地位并且会让他在家里塑造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家里也会维持表面上的平静。但他心中有真正的无法流泪的悲哀,无法向任何人解释,即使解释也不会有人理解他。在梅表姐再次出现之前,他将这份悲伤一成不变的、如无风夜晚的雪花一样静静沉积在心底。但因梅表姐的悲惨遭遇以及后续的逝世再加上自己家中的一串变故,觉新压抑着的悲伤便爆发了出来,他向自家的亲人诉说苦痛、作为长子不得不照顾的人情世故和毫无威严被逼迫着做了许多年的大人。他何尝不想像觉民、觉慧一样干一些青年应该干的事情,他多么羡慕他们的自由与不用承担家事的轻松。但像以前一样,他还是必须继续履行长房长孙的责任;但不像以前的是,他帮助觉慧追寻升学和自由,他清晰的认识到家里必须要有一个“反叛者”来促进整个家族的改变,这是在《家》中觉新的最大改变。
再来我想讨论觉民,他虽是同觉慧一样的反叛者,但他的性格中多了一些儒雅,在他对觉慧的态度与对琴的坚定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儒雅却有风骨,坚守自我的人,他坚决不同意家里的包办婚姻,而是以离家出走的方式逼迫家里的“旧势力”正视他们这些新青年的正常、合理需求——不仅在恋爱自由方面。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觉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民更多的是轻蔑。没有效果的反抗和斗争,他是不会轻易干的。觉民决不作无谓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最终因为鸣凤决绝的结束生命,给觉民和觉慧争取人身自由的精神火堆上浇上了生命与气节化成的油,让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最后觉民也成功的达到了目的,是这个老旧家族里第一对自由恋爱成功结婚的情侣,是旧势力向新势力屈服的里程碑。他给我们青年带来的启示大多是在沉稳与强硬的性格方面,我们为自己人生幸福作斗争时也要向他一样不畏强权。
最后是高家最“叛逆”的青年——觉慧,他全身心地投入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行列中毫不害怕、毫不妥协。他一开始的反抗性还没那么强烈,是一个又一个悲剧让他逐渐的成长了起来,鸣凤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可能是因为他离救到她只有一步之遥,他为她的死而悲哀却不止于悲哀,对比儿女情长,他更愿意化悲伤为革命的力量。他积极主动的参加运动、创办报刊,公然地与自己的封建家族作斗争,支持觉民抗婚,嘲讽觉新的作揖主义,拒绝请驱鬼的人来给高老太爷治病,追求人格平等、自由恋爱,反对封建迷信,最后甚至离家出走去追寻他想要的一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叛形象,但他仍存在着青年的幼稚以及一部分理想主义。他从来没有尝试去跟自己家里的长辈沟通,只是一味的瞒着家族在外做一些青年运动,他觉得家里的事是一个复杂的“结”没有办法解开,所以他选择出逃,这是我觉得他幼稚的地方。但他身上的反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在时代同化中找到自己的个性,不要应别人的要求去做那个不是真正想成为的人,我们也能成为非凡的自己。
再有即是琴、倩如等女性青年形象,主要思想冲突集中在倩如剪短头发之后。因为在家族的大环境下,女性青年大多数都像琴一样,即使有幸被家里允许接受新式教育,也基本会在接近梦想时退缩。母亲会遭受到亲戚的责难与嘲讽,这是琴顾虑的根源,她不怕自己为革命所牺牲,但她怕母亲被别人残忍对待——基于她的所作所为,她对母亲有所亏欠,并且不想亏欠的更多。这是她的家族对她的牵制,拜时代所赐。封建思维烛照下封建大家族不可避免的悲哀。就如琴在原文中所说:“我现在才知道我自己,我的确是一个没有勇气的女子。我自己造了一个希望,我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向这个希望走去。可是一旦逼近这个希望时,我却有点胆怯了。顾虑也多起来了。我不敢毅然前进了。”当今时代女性平权仍是一大问题,我们也应怀着不求在我们的时代就达到最终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它出一份力甚至抱着牺牲的精神为之奋斗。
我认为当代青年或多或少的仍存在着“觉新性格”,因为封建思想还未根除,甚至永远都无法从国人脑中拔除,如果父母是坚定的封建拥护者,那么一个接受新思想的孩子或许面对强势的父母也会步入觉新的老路:承担家里的责任、传宗接代、工作稳定、不去追求梦想,成为一个梦想胎死腹中的“暮年”青年。但自身的反叛精神应该是不可磨灭的,那种精神将会支持着我们为自由、为平等去奋斗,不求在我们的时代就让人类社会达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只求我们能尽自己的能力让社会变得更好更和谐一些。
http://www.dxsbao.com/art/6512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