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力
“大树与松鼠”的游戏是一个较好的团体游戏,在教练通过123报数后,界定两班同学的不同身份,有的是大树,有的是松鼠,赋予不同角色所对应的行为反应,通过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大树”与“松鼠”都面临着脱离“群体”的危机,所以每个角色扮演者都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护这个团体,归属团体。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的归属感都得到放大,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合作。想起自己作为大一新生时,每个人也是通过“大树与松鼠”的游戏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更构建了一种归属感,如今的重温也是让效果依旧好,这个游戏“破冰”开场真的再也合适不过了。
“转圈点泥”。第一局作为小小的热身,第二局就加大了难度,不仅要在原有转5圈基础上还要蒙住眼睛,在失去方向感后也失去了对外界的判断,此时需要依靠小组成员间的指挥才能顺利完成,在这里想到了昨天的协作系统理论,协作系统有三个协作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取得冠军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进行指挥和配合,高效完成任务,但也会有其他小组作为竞争者,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干扰指挥,使执行者与指挥者的联系中断,破坏这种协作关系,而为了维护这种关系需要执行者与指挥者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信赖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就培养了组内成员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的情感,提高了团队意识。
“十人九足”。这个既考验协作也考验决策,怎么让所有成员都一致配合,高效完成游戏内容,在这里领导者的作用凸显,为了使小组成员迈出的步伐有序,我们在游戏未开始前进行多次实践,讨论出了三种方案,最后由组长定下最合适的方案,有中间成员先迈开步子,大家一起喊口号,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马克思提出:“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神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马克思所说的个体劳动是孤立进行的,没有竞争对象,而协作劳动可以使劳动者产生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亢奋,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理论如此,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协作中的竞技精神,诚然在协作的过程中,我们目标一致都想要赢。但这时有两个小组成员的绑带松了,小组内有两种声音,一个是追求效率不去管绑带大家继续走,一个是停下来修整。结果是大家停下来修整,从这个举动我也看出来了,目标达成是团队协作中所追求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影响群体协作程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有: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所从事任务的不确定性、群体工作的时间、群体的目标取向等。其中,依赖性决定了群体协作的必要程度,任务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群体协作时的工作准备量,时间和目标取向决定了群体协作时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在这个活动中,是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占了主导,因为如果不管不顾,则是违背游戏规则。由此可以看出,在群体中,规则是一项维护秩序的重要手段。
总体来说,群体协作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从古代的集体农耕到现今的信息高速时代,群体协作往往都能带来高效率、多样化等正面影响。在群体协作中,有效的沟通往往能提升效率,有助于加深群体间协作的程度,同时目标的设定也是群体协作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art/654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