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舒泰 气质典雅
——漫谈“健康”暨生理、心理与道德之动态平衡
多年以前,人们对于“健康”一词的普遍理解即为:身体的无恙状态。亦即只要身体未有病状产生,就可称其为“健康”。有鉴于此,长久以来,大家对“健康”一词的把握仅拘囿于各项生理指标均呈现出一切正常的状态。换句话讲,将这个概念视作身强体壮、神采飞扬的代名词或肉躯之内外机能运转良好的鉴定语。到了20世纪80年代,具体而言是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一词重新作了定义,其内涵如下:“所谓‘健康’,不仅是指肉身没有疾病,而且在躯体健康的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心理与道德三个层面相互依存、共同促进、有机融合所构成的统一的合力体。当个体能够有效维持这三方面处于动态平衡之时,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健康”。
——题记
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健康财富。物质财富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莫过于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生存与发展又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需求。虽然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著名的“五大需求论”中将这种所谓的“生理需求”归结为人类最低端的、最初始层面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只有此项需求得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才能够为人类获得更上层次的需要和更高顶级的追求垫稳根基、铺平道路。毕竟古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作为提高人类实际生活质量,保障最低层次需求(生理需求)的物质财富无疑具有非常广泛与极为重大的意义。博览古今中外著述,不难发现无论是昔贤往圣还是今俊时彦,多喜如此警诫俗众:“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缺失了精神,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选择了荒谬。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健推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物质财富集大成之时,也日趋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提出更高的诉求。耳熟能详、享誉中外的黎巴嫩作家纪·哈·纪伯伦有言:“精神的苏醒对人来说是最可贵的东西,而且是生存的目的所在。”可见,作为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又一重要来源,精神财富也顺理成章地为人们自觉追求甜蜜快乐、和谐美满的生活保驾护航。此外,从历时性角度而言,物质财富并不具有永恒的价值,只有精神财富方是不朽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拥有一定量的精神财富亦是不可或缺的。提及健康财富,如果放在若干年前,相信大多数人会不以为然。即使有人上心甚至予以特别关注,亦不过是局限于拥有强健体魄,远离疾病侵扰,仅此而已。其实,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理解健康财富,有必要先弄清楚“健康”一词所囊括的内容。
随着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日新月异的腾飞,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生理医学模式”随之逐渐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或曰道德)三位一体医学模式”。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顺应时代潮流,精准把脉时代跳搏,适时抛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新概念”或称“新健康理论”的提法。这种更科学、更丰富、更完整的讲法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只有当人们在这三个方面同时健全时,才能算得上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由此观之,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心安者自怡 知足者常乐
“健康”是人们幸福快乐的源泉,是个体立身处世的基础,是社会繁荣的象征,是国家文明的标志。近些年来,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股席卷全球、风靡不衰的时尚潮流。那么何谓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文已详细阐明“健康”的全部意义既包括身体的,又包含心理的与道德的。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又通常被视为是“健康”的基石。著名的文化传播学者于丹曾这么讲过:“一个人内心宽阔明亮,热爱自然,顺应节序;不矫情、不刻意、率真地去生活,那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状态。”诚然,人的这种身心与自我相协调、与社会相适应、与世界相融洽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心全意为人民 群众幸福无小事
健康常被比作数字1,学业、事业、婚姻、财富、名利等都被视为后面的0。由1和0,可以组合成多种不同大小的数值。对于个人而言,有1打头,后面0越多就寓示着越健康、越富足、越成功;反之,一旦失去健康的1,作为健康1后面外延与扩展的0是没有任何独立存在价值的。
至于该如何去普及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笔者感觉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当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
其次,应当强化宣传力度和扩大宣传途径,如积极联系当地主流媒体(如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体与书籍、报刊等纸质媒介)主动进行报道。同时,为扩大传播范围与提升活动效应,应大力通过电脑、手机、微博、微信等进行及时、有效宣传。不仅需要营造氛围,而且更应该强化覆盖面积,切实提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意识。
最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不难看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与人格的塑造。而这种养成性的模式的建立,还要依靠人们自己的不懈努力。因此,人们应当努力做到保持自身生理、心理与道德三者的有机统一。
柯蒂斯认为:“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在当下语境之中,笔者觉得这里的“健康”不妨理解为生理、心理与道德之动态平衡。只有三者达到和谐一致,才能为美好生活加油助力。
http://www.dxsbao.com/art/6614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