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摘要: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妇孺皆知,其思想对于如今的社会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论语》是一部陪伴中国人几千年的著作,它是孔子的代表作品,它所呈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一笔宝贵的财富。大家对于《论语》的重要地位都毋庸置疑,然而再伟大的作品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论语》也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孔子的成就我们也有目共睹。然而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局限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用批判的思维看待《论语》中的思想,不仅要看到它的精华,也要看到它的糟粕,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孔子的思想,我们不要因为唯书的习惯而形成了思维定式,这样也会使我们对《论语》内容的理解产生一些偏差和错误。我们需要用客观的学术研究的方法去看待《论语》。
关键词:《论语》、批判思维、孔子、儒家思想、文化
正文:一、走进孔子的一生
要想更好地理解《论语》,深入地了解孔子,走进孔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孔子的思想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孔子的家庭关系
孔子母亲叫颜徵在,父亲叫叔梁纥。两人相差50多岁,属于典型的老夫少妻配。父亲原来有一妻一妾和九个女儿一个儿子。后来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去世,他去世后其母亲也没有告诉孔子其父亲的安葬地,可见孔子的父母关系并不好,对于年龄相差如此大的两人又是如何在一起的,这也无法得知。后来孔子的母亲颜氏为了让孔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们迁到了鲁国,两人相依为命,正是在鲁国,孔子的人生才迈向成功,才能取得这一系列的成就。受鲁国文化之都的影响,孔子学有所成,这也离不开孔子母亲的功劳。后来其母逝世,孔子为其母安葬,至今也不知道其父的安葬地。由此可猜想,孔子的父母关系并不和睦并且比较复杂,其母很有可能是被逼无奈才和其父在一起的,对于这个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猜想,不管怎样,孔子孝的思想也一直传承至今,孝顺父母一直都是做人的基础。
(二)、孔子的儒家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走进孔子的一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和感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礼的德性。仁是指人道,而礼则是指礼制。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秩序和制度,它们是建立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而孔子所提出的仁礼是中国古社会的政治思想精髓,其核心为仁,它是一种规范和美德,它体现着在对人的尊重和爱护。礼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人成为有学问和有道德修养的基本条件,在如今社会的文明也是礼的一方面表现,文明用语,文明举止,都是以礼为准绳。还提出了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主张,在大同社会里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偷窃,没有欺骗,大家都没有私心,更多的是信任与相互帮助支持。任何人有困难需要帮助大家都会很积极主动援助他人,面对老人老龄化的问题,在大同世界里,人人懂得孝顺,同时所有的老人都会得到精细的照顾和供养,老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年轻人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世界。也是孔子道德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治国方面,他主张“为政以德”,用礼教和道德来治理国家。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分明并且十分严格,不少群体受到歧视和欺压。而在教学实践中孔子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思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学会用批判的思维看待《论语》
《论语》是一部伟大的巨作,其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论语》也有一些问题和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地看待《论语》。下面是孔子思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克己复礼思想的提出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度向封建地主制度转变的时代,此时孔子向往腐朽的奴隶制度,主张复古倒退。而孔子仁的思想也被定义为克己复礼,详细地说就是要维护奴隶制度,所有人都要遵循在奴隶制度下的等级分明,摒除一切不符合周礼的东西,切实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孔子试图使历史的车轮往回倒退,这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的行为,其失败也告诉我们要遵守历史的规律。但是这种思想也带来了一些害处,一些顽固反动势力试图通过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仁者爱人的深入解读
孔子所提出的仁者爱人为众人所知,受大家的看法影响,我们都认为仁者爱人就是用仁义去爱护人民,爱护百姓。实则不然,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下去看,仁者爱人实际也是在维护奴隶制度,他所说的爱人实际上是爱奴隶制度下的贵族,而不是百姓。百姓就是所谓的奴隶,他们被使唤着干苦力活,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所谓的仁爱。《论语》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民”和“人”他同时出现的时候,孔子的态度就是爱人而使民以时在,其中孔子所说的君主就是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而小人也有可能是指百姓。在《论语》中有一篇讲到子路为奴隶熬粥之事被孔子说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维护奴隶贵族的利益,被周礼所禁锢了。
(三)、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顾名思义就是折中调和的方式。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够过于极端,过犹不及。而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度,虽然奴隶制度不好,但是不能够推翻,我们只能把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折中调和,在充满矛盾的社会,我们需要正视矛盾,其中庸之道大概就是使矛盾中和的一种方式罢了。中庸之道就是把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加以绝对化和神圣化,否定社会的革命变革,否定社会的前进运动,主张保守,主张复旧。这是违背历史规律的。此外,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创新,开拓进取。但在中庸里面它提倡我们明哲保身在创新面前要不露锋芒安分守己,这对个人和时代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使得创造力缺乏,而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此时,中庸之道显得并不那么合适。
总结:“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很多思想对如今我们社会和国家还有着重要的意义。《论语》这一著作我们也一直都还在学习。然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论语》,它既有好的思想,也会有一些问题。对于任何的文化,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http://www.dxsbao.com/art/6615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