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争交响曲》的格与破格
1926年5月,闻一多在《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即“三美原则”。并付之于实践。陈黎的《战争交响曲》是一首著名的图像诗,在遵循“三美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既“有格”又“破格”。
最主要是音乐美。新格律诗讲究诗歌要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这一美主要着眼于一首诗的听感。闻一多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觉得“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从古典诗到现代诗,诗歌讲究音韵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战争交响曲》作为图像诗,虽无平仄韵脚,但却依然有音乐美,不失为一段饶有韵味的交响曲。第一段,一直都重复的“兵”字,看似戏虐荒诞,却将战争开始前紧张压抑的氛围营造得淋漓尽致,连续的“兵”字,短促,有力,像极了士兵们即将出征时的踏步声,第二段,是“乒乓兵”与空格的混响,听起来好似各种武器碰撞的噪声,读来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感;第三段,一直都重复的“丘”字,相比“兵”字的短促有力,“丘”字显得有些颓废,读起来似乎有气无力。整篇读下来,首先浩浩荡荡的军队迎面而来,走出一首激昂的战歌,随战争推进,“乒”“乓”的声音此起彼伏,伤亡人数慢慢增加,最后是战场上突兀的寂静。读来真让人觉得枪声炮声不绝于耳,仿佛听到此起彼落的士兵倒地声,甚至空白处也有声音——死亡骤临的声音。“兵”“乒”“乓”“丘”组合成战场上枪林弹雨的激战情景,造成听觉上的冲击,立体环绕让人仿若身陷战场,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http://www.dxsbao.com/art/666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