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文心雕龙·知音》研究的反思
1.《知音》的现实意义
李兴钦在《<文心雕龙·知音>批评鉴赏理论视域中的高中古诗文本解读策略研究》(2021)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研究《文心雕龙·知音》批评鉴赏理论视域中的高中古诗文本解读策略,为高中生辨析不同的诗体提供具体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养成高中生独立自主地批评鉴赏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共情达到与作者的共鸣。《知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披文入情”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与《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结合的“六观”说(可分为体制和辞采两大部分),给出了批评鉴赏的具体方法;而“博观”又对批评主体提出了要求。与此类似的还有何景硕、蒋静《基于<文心雕龙>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2022)、封新罗《基于“六观说”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内容确定实践研究》(2021)及李丽《知音论视域下的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2022)。
吴细汉《在经典名著里孕育写作真谛——以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文学批评观”为例》(2022)以《知音》篇作为引子,围绕当前乡镇中学在语文写作这一核心,从释疑“知音难逢”开始,挖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觅“知音”的途径。作者强调“知音”使“文学活动”羽翼趋于丰满,破解“知音难逢”促“文学活动”双桨划向远方。
2.《知音》的不足
王艺桥《<文心雕龙·知音>中的批评系统及缺失》(2022)提到刘勰对于“知音其难”的原因的探寻和总结不够全面和完备,探究批评鉴赏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也可能会走向绝对客观而忽略在文学鉴赏中主观的合理性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他认为《知音》中的“六观”并没有说明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六观”的内容和要求也是无法真正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情的。
王广州在《<文心雕龙·知音>篇译疏拾遗辨析》(2020)一文中提出,在《文心雕龙》研究中,与校勘领域百家争鸣的情形相比,译注的各家更多是自说自话,较少关注同行的意见,缺乏对话与辩驳。作为全书理论体系的重要一环,《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若干关键语句与概念在各家的译注中尚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作者以《知音》篇中几个仍有解释空间的语句或概念为对象,就既有各家的译注做一些疏解辨析。例如,结合篇目与文本语境对各家观点进行疏解与辨析之后,“圆照之象”中“照”宜解释为“理解”,“象”宜解释为“形象”;同样,“知实难逢”与“知多偏好”等句中的“知”宜解释为“理解”,而“琴表其情”的“情”宜解释为“情况”,“理将焉匿”与“心之照理”等句中的“理”宜解释为“思路”。
http://www.dxsbao.com/art/6667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