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武大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公开文章中,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不满意。虽然顾某前往就职,但内心仍然充满懊悔、不甘。在文章中,顾某对嘉峪关“恶语相向”,充满埋怨。(5月30号 新京报)
顾某在文章中的言论引发网友反弹,而网友反应强烈的原因在于顾某的不满足。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由此可知,选调生也算得上“体制内工作”,是应届毕业生“上岸”的优选之一。
以湖南省为例,据2022年中公教育数据显示,湖南2022届选调生报名人数突破万人大关,达11319人,而湖南省计划选拔选调生只有800人,由此可知,湖南的选调生报录比接近15:1。而在这其中,以985、221高校的录取人数居多。面对优中选优、门槛高、难度大的选调考试,许多人都“折戟沉沙”。而顾某从中脱颖而出却没有珍惜机会,反而充满抱怨、后悔。再加上顾某对嘉峪关的“诋毁”言论,更让网友对其不满。
虽然顾某已从嘉峪关离职,但我们仍应该看到“选调生离职”事件中隐含的应届生就业问题。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考研”和“考公”已成为应届大学生毕业的主要选择。尤其是“考公”,因为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许多人纷纷加入“考公”大军,希望往后余生能安稳。但“考公”并不适合所有人。正如顾某,急于“上岸”,却无法接受工作和生活的落差,最终选择离开。
从顾某身上,我们应该明白:随波逐流也是一种迷路。当你把上岸当做目标,你就已经偏离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并不是取得成绩,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选择“上岸”并没有错,前提是需要我们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并勇往直前地向着目标前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不论是接受失败,还是接受目标与现实的落差,都是我们应该提前预测并做好准备的。
http://www.dxsbao.com/art/677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