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位导演而言,做好一档节目最需要什么?话题、流量、明星……众说纷纭。《种地吧》的导演杨长岭的答案是:“真诚是必杀技。”
3月12日,由爱奇艺、蓝天下传媒出品,海西传媒联合出品,爱奇艺社会责任联合呈现的劳作纪实互动节目《种地吧》宣布“十个勤天”少年团在腾格里沙漠成功栽种梭梭树苗18万棵,占地亩数超500亩。随后,词条#种地吧沙漠种18万棵树#冲上微博热搜,网友清一色地点赞支持:“为你们感到骄傲!”
不过最开始,这档题材小众的综艺节目并没有被多少人看好。得会开挖掘机、拖拉机、收割机,同时要播种、插秧、施肥,还得放羊、牛,养鸡、鸭——大部分网友们被其招募要求的“离谱”和“清奇”逗笑,又一哄而散,认为《种地吧》不过是在制造营销的噱头。结果,在互联网上谁也没当真的时候,这档综艺真的找到了满足上述要求的十个人,并在开播不久后一炮走红,收官的豆瓣评分达8.9分。
是流量效应吗?可里面的常驻嘉宾基本都是所谓的“糊咖”、素人。是剧情精彩吗?这档节目采用纪录片式拍摄,几乎每一集都没有强烈的感官冲击。那是营销到位吗?镜头里的艺人都忙于种地,节目的宣传微博下也不过寥寥几百个评论。《种地吧》几乎绕过了现今综艺节目的所有模式,看似慢慢悠悠,但其实像一把能一刀毙命的利刃,戳进了观众的心窝,戳破了国内综艺节目遮丑的“窗户纸”。
国内综艺节目的一大病根在于,嘉宾大多是“花架子”,所谓的困难则是精心设计的流量引爆器。但观众不是傻子,在嘉宾摆多了同样的谱,节目里出现了重复多次的戏码后,他们便能区分出来,这是“套路”。剧情套上流量,流量再套上话题,话题再套上营销——主流综艺节目模式套上一件又一件外衣,却不敢向观众袒露被自己淡化的节目内核。
而《种地吧》纠正了这种本末倒置的“套衣法”,将主旨定在“民以食为天”后,整个主创团队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种好地”上。导演组奔赴全国各地找气候适宜的种植地,又同种植大户、当地技术员详细交流,了解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环境。就连节目中养的鸡鸭,有四五只都是导演组孵出来的。他们通过海选和试播才精挑细选出的十名少年,也在《种地吧》中展现了惊人的耐力和创造力,节目一路记录下了他们搞养殖、种玫瑰、改造房子和开公司的历程。在杨长岭的纪实文章《<种地吧>:在农耕图景中感受泥土的气息》中,他回顾这段创作时光时谈到:“我们相信真实的力量,只要坚持真实,就一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种地吧》很朴实,因为它没有那些过度的“包装”,它也并不轻浮,因为通过这档节目,我们可以见证创作团队在粮食话题上的严肃态度,在方案设计上的较劲程度,以及在传播内容上的真实温度。而这,才是一档群众想看、爱看的综艺节目。
http://www.dxsbao.com/art/6773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