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的救赎。
——题记
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一个是富贵的大少爷,一个是先天不足的仆儿,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挚友的关系,却在人性的救赎与毁灭之间展开了一场盛大的博弈。
阿米尔,像是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尽自己一切努力想要博得父亲的关注,却一次次的被打击。那个最终走投无路的男人,杀了爱妻,捧着杯子流下一颗颗眼泪,泪珠化作珍珠,盈满杯底,这是阿米尔创作的第一个故事。当他拿着去给父亲过目的时候,得到的是父亲的不屑和鄙夷。他的父亲,是年轻时“赤手空拳和一只黑熊搏斗”的孔武有力的典型普什图人,本来是可以让阿米尔引以为傲的巨贾,却和阿米尔在爱与恨的边缘纠缠。这样一位热衷比武的武夫膝下竟出了叫做阿米尔的柔弱书生,他热爱创作,更是在少年时就饱读诗书,然而这样令人艳羡的经历,在父亲眼里可谓一文不值。他本应是上马定乾坤的少爷,是和父亲一样“让魔鬼跪地求饶”的武夫,但是懦弱胆怯的性格让父亲对他心生厌恶,以至于落得父子二人同在屋檐下,各自不同区的尴尬境地。
或许处在这样的童年之中,阿米尔长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他一面克制自己不去让父亲生气,一面想方设法讨得父亲的欢心。但另一个人物的出现,让他的嫉妒心彻彻底底的爆发了,这个人,就是与他羁绊了一生的哈桑。
天生兔唇的哈桑,是阿米尔一出生就跟随的仆从和玩伴,他们生于同一片屋檐之下,共同吮吸一位乳母的乳汁,一起玩闹一起成长,就像双生花一样的彼此依存。身为仆人,哈桑没有上学的资格,只好每天和父亲阿里一起照料阿米尔一家的衣食住行。某天他从一些下三滥的士兵口中偶得自己的身世谣言,他在刚出生时就因为丑陋的兔唇被母亲抛弃,自小和阿里相依为命。他是卑微到谷底开出了花儿的蒲公英,虽然自己渺小的不值一提,却没有停止过播撒爱的种子。
“哈桑和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同一个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顶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
他是宗教中最弱的什叶派、阿富汗国最低贱的哈扎拉人,他生而为仆,只懂衷心护主。所以在阿米尔怕的颤抖的时候,他站出来字字铿锵的说道,“到时候别人会说你是独眼龙阿塞夫,如果我对准你左眼的话。”
所以有了“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喀布尔就是那一片生长着这棵石榴树的地方,苏丹就是国王的意思。既然阿米尔是国王,那么哈桑就是国王之手,任劳任怨。
所以有了“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样强烈的真情,让我不禁唏嘘。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到底能承载住多少的情深意切,能掩盖住多少的虚情假意?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如果我喊出来我生命中剩下的光阴将会全然改观。但我没有,我只是看着,浑身麻木。”
“结果,我跑开了。”
“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制,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
“爸爸紧紧的抱着我,不断的抚摸着我的后背。在他怀里,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感觉真好。”
我想起了阿米尔在后山拿着那本经常念给哈桑的书,试探性的问出那句“如果,我让你去死呢?”;
我想起了哈桑在雪中强掩痛楚,血渍浸染了洁白的雪地,手中紧紧握住那只蓝色的风筝,“阿米尔,我追到了。”;
我想起了阿米尔掀开毯子,露出那块昂贵的手表,身后是哈桑的木鄂……
那年冬天以后,哈桑的兔唇消失了,可是他再也不会笑了。
此后阿米尔和父亲开始了逃亡之旅,他们劫后余生,幸运的在美国度过了后半生的安宁时日。那段时日,哈桑如人间蒸发一般的从他的世界中彻底消失。父亲辞世后,拉辛汗从阿富汗赶回来告知他关于哈桑的现况,得知了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以后,阿米尔震惊之余,也开启了他的自我救赎之旅。
索拉博,一个新生命的出现,给了阿米尔重生的希望。如果前半生的阿米尔是在哈桑“千千万万”次守护中安存,那么后半生的阿米尔决心将自己对哈桑的所作所为一一弥补,而这一切的承担者,都转移到了这个叫做索拉博的孩子身上。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吹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点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回,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我体无完肤,我并不知道有多糟糕,后来我才知道,我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耳边仿佛回荡着阿米尔的这句话,我好像看到他在笑,那种涣然冰释的笑容,好像是冰封了万年的冰山一隅,终于盼到了一丝暖阳的青睐。
闭上眼睛,回忆一幕幕涌入,儿时的陪伴,少年的背叛,父子的矛盾,家国的战争,个人的救赎……
我在知乎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写在故事的开头,在此引用,借以解释我对自我救赎的理解。
“在面对自己犯下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的错误时,会产生两类人。一类人是逃避、隐瞒、甚至欺骗,总之不想直面错误,不愿承担责任,害怕认错带来的痛苦,最后跟随时间的路过慢慢忘却。另一类人逃不过良心的谴责,从此种下心结,备受煎熬。而解脱的办法却只有一个,即正视错误,承担后果。”(作者:扶梁)
愿我们都能敢于承担后果,正视人生的自我救赎的过程。
http://www.dxsbao.com/art/844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