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富兰克林的家族和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通过他这些经历展现出他如何自学成才以及个人能力的发展。观其一生,富兰克林并没有太优越的成长环境,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商人家庭之中,由于家境贫寒他几次被迫辍学在小商店里打杂。12岁时替印刷匠哥哥詹姆斯做学徒,之后富兰克林偷偷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詹姆斯出版的《新英格兰报》上成为了撰稿人。在此期间,富兰克林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衣食住行极为简陋,然而他的内心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完成各项事业目标。其中就包含着他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他始终怀着强烈的求知的渴望和热情,想方设法的攒钱买书。这种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使得他竟然只利用一整晚的时间把一本厚厚的书读完。
富兰克林青年时期的成就在于开办印刷所,而他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当人们进入梦乡时,他在工作;当工人们刚刚吃完早饭时,他还在工作。这样的勤劳使得富兰克林赢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也为自己的店铺打响了口碑。他印刷的成品比其他店的错误更少,因此得到了各界的赏识与重用。由此看来,青年时期养成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然而,他也并非十全之人,在工作之余,他也犯过很多错误,但与很多得过且过之人不同的是,富兰克林敢于将自己的错误深刻反省,而且拿到自传里面以警示后人要加倍谨慎以防再犯。正是这样正直的人生观使他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提高中进步,从而实现了最后的自我超越。
在这部分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辛苦排版的印刷失误乱序之后,他并没有放弃这份工作,而是耐心从容的将这些凌乱的版式重新规整然后谨慎安排,这一整套工程可谓费时费力,但他用那份沉着冷静将一切混乱变得井然有序,着实令我心生敬意。或许这种淡定从容正是内心强大的体现,不悲不喜不忧的性格让他散发着大将风范。而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社会中,繁杂的公务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在我们失误导致一切从零开始的时候,是否也有同样的自信支撑着我们去将一切重建呢?由此可见,这样临危不乱的品行也是值得我们尊敬与效仿的。
从自传的前部分我读出成功所需要的品德在于自信,和好学。不得不说正是富兰克林在印刷工作的间隙博览群书,才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性格中的沉稳和自信成为了他成功的助推器。
这本自传的第二部分正是著名的“十三种美德”的出处,写于巴黎附近的帕西村,讲述了读书的乐趣所在、道德圆满计划的实施、日常生活的时刻分配计划表等。第三部分写于美国费城,描述了他出入政坛前后波荡起伏的人生经历,而第四部分作为前三部分的补篇,记述了他出使英国不辱使命,重返回费城的故事。
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曾这样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如果说前部分是在讲述他如何为事业呕心沥血,为个人发展出谋划策的话,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证明他不仅是个充满理想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实践的人;他不仅设想祖国的自由,而且也为他进行了战斗。他一生成就无数,然而却为人谦虚谨慎,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孩子何为为人处世之道。在子子孙孙受益的同时,这本自传也感染了万千读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为此努力。
在百科上读到了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句话,我感受良多,作为结尾:
“富兰克林生下来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不向命运低头,勤于奋斗,敢于拼搏,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挺住,走下去,我想成功自然会来迎接你。
http://www.dxsbao.com/art/84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