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 暴雨
今天是来到万德的第四天,窗外正下着大暴雨,我坐在教室的窗边,听着雨声,写下这篇日记。
我负责授课的年级是7-9年级,学生是四个可爱的小姑娘,第一堂课,我准备的内容是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备课时,我发现课件中有一些过于复杂的物理学名词,对于初中生来说,核聚变、核裂变或许是非常陌生的事物。我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思考着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复杂的物理概念。随后,我在网上找到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简单的动画演示,用自己的双手当作教具,为学生演示裂变与聚变的基本原理,又用原子弹和太阳等学生知道的事物来加深她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从她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们很想融入课堂,却因为有太多的生僻名词而难以跟上我的课堂节奏,于是,我放慢讲课速度,对于一些生僻的知识和名词,我会停下来逐一解释,我又转变授课思路,从我自己讲解,转变为让她们发言,引导她们逐渐参与到课堂中。此外,我还从网上寻找了“核能助力碳中和”的动画视频,通过简单形象的动画演示,让她们更好地理解核能对于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
当我说到老一辈科学家扎根西北荒漠,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进行核武器的研究时,我留意到她们对于这段故事早有了解,她们能够主动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也能讲述出科研背后令人动容的故事,这让我心生感慨:列宁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要赓续“两弹一星”精神,就要让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下课之后,我和学生们交流时,发现她们的课外知识与科学知识储备确实不足,我决定调整课程安排,将核技术科普的授课内容难度降低,开设趣味化学课,为她们讲解更多能用在生活中,能在生活中看到的小知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让她们看一看大学实验室里的景象,或许因为某一张图片或者某一句话,就能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引导学生走上科学之路。
支教之旅才刚刚起程,我愿化春,送子清晖,我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带去温暖与希望。
http://www.dxsbao.com/gongyi/4664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