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班主任,其实是意外的更是惊喜的。在短短14天里,我们不仅仅只扮演老师的角色,我们更像朋友、姐姐、“妈妈”。从开营前一个一个联系家长通知学生消息开始,我知道我身上多了份责任,我需要保障学生在校安全,我需要解决学生中的矛盾,我需要家访了解学生情况,我需要告诉他们上下学注意安全,我需要管理好班级秩序,我需要带领班级同学参加朗诵比赛、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等等。我们以自我介绍班会开头,我们以合唱送别班会结尾,这是赵老师和何老师14天在三年级做班主任的缩影。
记住所有三年级孩子的脸和名字,我足足花了五天。花了两天调整把座位表排好后,给孩子们排好照片,就在没事的时候记名字。最先记住的无非是两类孩子,一类是参加活动积极的孩子,一类是特别调皮的孩子,其他四天我才记下了处于中间不吵不闹的孩子。
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我们是8:20正式上课,要求学生7:30以后再来学校,可每天都有学生7:00就来学校了,甚至有时候六点四十起床的我,来到走廊透气的时候就能看到门口站着几个孩子在吃早饭。据了解有些学生家离镇上很远,需要做中巴车上学或者走几公里上学,最早的一趟车是6:10,他们不得不早起来学校上学。当我7:30来教室开门时,教室外来了一群孩子,他们有的在吃4元一份泡沫盒装的水饺,他们有的趴在地上下着国际象棋,有的在窗台上补昨天欠下的日记。有一天下暴雨,我们学校在一个山坡上,路不是很好,我通知家长没有家长接送的可以在家自习、晚点来学校也没关系,到了教室后发现无一迟到、无一缺席。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纯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充满了对未来无限向往的脸。在改袁博洋日记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知识储备比其他同龄人多得多,他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无论是生物、地理还是法律,希望通过这14天为孩子们带来些什么。
在做三年级班主任的14天里,无论是从日记里还是家访中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甚至有不少孩子们的父母离异。他们渴望父母的关怀与陪伴,渴望放学后的书桌前能有父母的教诲,渴望饭桌上能有父母的欢声笑语,但大部分的他们只能在春节的时候见到父母。家庭对他们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只能做他们14天的班主任,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但我们希望尽可能给予他们最多的关怀和帮助。在家访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很多表面坚强的孩子家庭都是不幸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些现状。家访时,听到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讲述着他们的家庭背景,我们只能感到深深的无力。在被我家访的孩子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父母没离异,离异率高也许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多的一个原因之一吧。我不了解他们家里面的真实情况,但从孩子们的微表情里可以看出来他们渴望爱、渴望幸福。我们希望我们能改变些什么,但造成这个小县城里离异率、留守儿童率和独居老人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家庭关系,背后还有很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上的原因,痛心之余却也无能为力。只希望我们能更加强大一点,能够拥有更多的力量去保护这些孩子们,去为当地做一些贡献。至少在现在我们能改变一些便是一些。
14天连续的上课,每一天上六节课,每一个老师都觉得三年级的小朋友既乖巧又懂事。他们虽然调皮喜欢捣蛋,但不论老师发出了什么样的指令或是需求,他们便会立马安静的去执行。不论有什么活动,他们都回非常积极的举起小手,渴望的看着我。14天里我们一共举行了六个活动。从趣味数学比赛到合唱比赛再到趣味运动会,再到朗诵比赛,再到红色论坛,直到最后的文艺汇演。我们希望他们能多多表现自己,他们也不负希望的完美演出。每一天结束,孩子们就会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对一天的感受还有对老师的感谢和喜爱。
在流感盛行的7月里,班上陆陆续续有同学感冒发烧,我们要求学生带好口罩上课,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在家喝点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预防,身为他们的班主任,其实是非常担心的,看着每天都有的空桌子,我是矛盾的,我希望他们在家里好好养病,我又不希望这个大家庭里缺少一个人,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地来上课,至少能来参加最后的文艺汇演与告别班会。我真诚地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们的课上、我们的活动中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半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想我和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了的,和孩子们除了其他上课时间,几乎都待在一块,看着他们下棋,看着他们合唱,看着他们写日记,看着他们午休,看着他们游戏,看着他们跳绳…最后一天告别班会上,我再点了一遍全班同学的名字,我不希望他们遗忘我,也不希望自己遗忘他们。我以为分离时我不会难过,随着长亭外古道边的音乐声响起,赵老师和何老师的班主任故事也要随着2:48的《送别》结束了。
http://www.dxsbao.com/gongyi/5106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