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对话——“最好的无障碍是什么?”“该有的都有,不需要帮助!让我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娱乐、工作。”是啊,最好的无障碍并不是拥有多么智能的无障碍设施,也并不是有多少人需要去帮助残障人士,而是健全人与残障人士之间的平等、尊重,他们之间不存在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也不存在同情与被同情的关系,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无障碍,而这种无障碍才应该是最终的归途。
目前,在我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超过8500万,占到我国全部人口的6%,相当于每16个人中就有1位残障人,由此可见,残障人群体的规模庞大,但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接触不到残障人士。为关切残障群体需求,更好地实现残健共融,杭州师范大学爱无碍团队于寒假期间举办残健共融生活桥活动。活动以残友和志愿者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双方在线上互相分享日常生活,通过帮助对方实现小心愿、互相分享无障碍体验等方式,向残友传递冬日人情温暖,向社会传播无障碍理念。这一活动为很多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与残友们接触的机会。因此,我认为残健共融生活桥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基层社区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新领域,而“残健融合”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新亮点。
基层社区治理实施残健融合,不仅能够实现残疾人自身的赋权增能,还能激发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断提升残障人士的社区活动参与率,使其与健全人、与整个社区形成亲密无间的交融关系,有利于拓展残健共融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优化基层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残健融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消除障碍,促进融合,才能改变残障人士长期以来被救助、被隔离、被社会边缘化的被动局面。
作为大学生,我对基层社区治理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话语权,但在同样是为了促进残健共融的这期“残健共融生活桥”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残健共融的重要性——慢慢地懂得真正意义上的残健平等是什么。
如同艺卓和皆伊所说:“刚开始进行采访的时候,我处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每句话都要仔细斟酌,严谨以待,时刻保持小心翼翼,对话也显得比较僵硬。后来稍微放开了一些,以聊天的口吻与他们进行交谈,氛围明显要比之前好,采访的感觉也逐渐上来了。陶怡姐提到“尊重”的时候,我才猛然发现,自己之前正是没有做到把她置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来看待,而是更多地想要去保护她。我尝试着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去寻找共鸣。当我们之间能哈哈大笑时,我才真正体悟到所谓平等。她不是我所以为的悲观者,而是仍拥有孩子气的生活家。她也有自由的灵魂,渴望四处驰骋。”
参与这场残健共融生活桥活动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残障人士,在此之前,我参加过助残瑜伽的志愿活动,在那里,我学会如何和残障人士交流,懂得平等的重要性,而这次生活桥活动则加深了我的感悟。
残障人士和我们一样正以梦为名,在各自人生赛道中谱写最美乐章,在各自的领域熠熠闪光。
http://www.dxsbao.com/gongyi/5431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