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来自丽水学院的志愿者孙佳燕给大班学生们带来了一节中国传统工艺课——制作手工风筝。
老师在给学生讲解风筝制作
风筝起源于中国,古时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因物喻义,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也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学生在绘制风筝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课堂一开始,便由高鼎的《村居》引入,古人对于风筝的夸赞数不胜数。老师还介绍了风筝的起源、历史、文化、相关传说和种类,学生们了解了风筝的大致情况后,便要开始动手制作风筝了。老师简单介绍风筝的构造和制作方法,学生们便开始跟着老师一起先用竹条固定好风筝的大致框架,然后拿起画笔开始在上面画上寓意着吉祥祝福之意的图案,最后穿上线,一个个漂亮的风筝就完成了。
学生在展示成品
“老师,我可以去放风筝吗?”“我可以等下再画一个吗?我还想画!”学生们问道,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工艺——风筝的喜爱之深。孩子们的作品也十分优秀,有画鹰、蝴蝶、蜜蜂、燕子、凤凰、蜻蜓、鸳鸯、喜鹊的,也有画卡通形象的,还有学生自由创作的,孩子们的每一件作品都十分优秀。本节课下来,不仅让华侨新生代体会到了中国传统工艺风筝的魅力,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加深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孙佳燕 干欣悦)
http://www.dxsbao.com/news/1323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