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芬兰创业公司Uniqul在全球首次推出刷脸支付系统,这是一个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平台。刷脸支付时,只需让消费者面对POS机上的摄像头,系统就可以收集来自消费者个人账户的相关信息,从而完成支付。刷脸支付的问世是支付手段的又一次革新,但是相比于支付,刷脸在其它领域的运用更早。
进入另一个时代
近几年来刷脸作为支付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全国已经有上百个城市上百万消费者体验过支付宝的刷脸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的演变历程极其艰难,有着机遇也有挑战。
跨过千禧年,电商时代来临,2002年中银联成立并与VISA合作,迎来了“双标卡”消费时代,只要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就可以在国内任何有POS机的地方刷卡消费。支付宝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网上支付热潮随之兴起。2013年8月9日微信发布,移动支付大潮来袭。紧接着刷脸时代来临,并不断运用到各个领域。
苹果手机的Face ID推出后,让很多人了解到了刷脸这个技术,但是其实刷脸在之前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在教育领域,为了验证考生身份,许多地方都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众多银行都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比如:民生银行全面上线人像识别系统、交通银行人像识别自助办卡、农行超级柜台人像识别业务等;在社保领域,为避免冒领现象,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能更加准确判断参保人身份。在公安领域,人像识别技术可以将在火车站等公共场合出现的嫌疑人照片,与档案库人像比对,从而确认嫌疑人身份。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刷脸看前世模样、看年龄的软件存在,刷脸不仅用于工作,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科技不断发展,现金使用慢慢减少,时代的更替成为必然,五十年的快速发展,让刷脸能够在各个领域有不同运用,这让人们感觉恍如隔世,进入了另一个更加便利、快捷的时代。
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7年5月19日,一则21秒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女子靠刷脸完成了支付宝支付,全程只需要两步:第一步,人脸识别一秒左右;第二步,输入绑定手机号的后四位,支付就可以完成。正如人们所看见的,刷脸支付快捷高效,这是人们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办法,不同于以往的输入证件密码等支付方式,人们不用担心证件遗忘、遗失或被盗,也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生物识别方法,如眼睛贴到仪器上,虽然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是这样识别会让人显得不自然。
不仅在科幻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刷脸的情节,在实际运用中,刷脸也与指纹、虹膜等其它生物识别技术一样容易推广,因为刷脸支付的用户可以零成本参与。人脸识别的照片不需要用户自己提交,有资质的机构在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就可以将采集的照片与该部门权威照片进行对比,从而确认用户身份。这就意味着,用户只需要对着人脸识别机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即可,所以门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识别时,照片极其权威,而且照片本身采用“脱敏”技术,可以让照片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凭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只有计算机才能够识别,所以用户根本不用担心隐私泄漏等问题。
但是与此同时,与数字秘码、指纹密码一样,刷脸一样可能被复制,而且几率更大,人每天暴露在外面,通过简单的拍照就可以获得一个人的脸部特征。除此之外,人脸特征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拍摄角度不好,可能导致不能拍下完整的脸,或者导致脸被帽子等挡住、光照度不好,可能导致图像不清晰、还有摄像机老化、化妆程度、表情等都会影响人脸识别。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刷脸支付的漏洞:它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地判断用户身份。
2017年9月18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北京市通州万达广场京东之家体验刷脸支付。当记者要采用刷脸支付时,店员却劝阻说:“这个技术还不成熟,步骤很繁琐,我们之前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记者坚持体验,但是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卡在了支付页面。最后店员无奈向记者透露:“京东之前也有人来看过这个情况,但是一直没有解决。”
可以看出许多企业对刷脸的安全度与准确度没有十足的把握,比如在2016年就加入刷脸大军的各大招商银行,其4.0客户端的刷脸转账功能却仍需要短信验证码,这让人们感觉他们是在蹭刷脸的热度,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社会的“雾霾”
在2017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主持人在现场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了一张自己的自拍照,通过技术处理,使照片成为了可以眨眼睛、能微笑的“伪活人”,之后又借助3D建模技术,让照片里的图像变成了另外的样子,从而轻松地骗过了刷脸系统,成功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账号。
商汤科技公司认为,传统的人脸防伪方法一般通过用户动作,例如:眨眼、点头、张嘴、微笑等来进行,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很多漏洞,在生活中人们无法避免视频通话,可能在视频通话中就泄露了个人信息,另外,就像3D建模一样,你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有心人”合成视频。现在的很多拍照软件,都会有让用户对着摄像头眨眼、张嘴的步骤,它在用户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已经获取了用户一套完整的信息。腾讯安全专家杨启波曾表示,目前一些支付APP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让用户直接刷脸支付,这就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利用FaceTime录制用户脸部视频后,就有可能借此验证身份,从而盗取用户账户里的财产。
2017年10月2日就发生了一次刷脸盗窃事件,一年轻男子阮某偷偷获取同事王某支付平台密码,并趁其不意进行“刷脸”,从而盗窃了王某3000余元。有关人脸识别商业化所涉及的隐私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此前,Facebook就因为未经用户允许而私自储存、使用用户人脸识别数据而遭谴责;而Google也因隐私政策与舆论压力而禁止Glass App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或许成为必然,但是几乎每个人的脸,都已经在有意无意之间被许多商业机构收录,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个人信息的泄露与否,与企业的良心紧密联系。在信息隐私相关法律较为健全的美国,人脸识别在商业运用中都饱受诟病,更何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制或第三方机构对用户数据提供监管的中国刷脸支付。
蚂蚁金服安全智能部总监陈继东曾指出:“从用户隐私上来说,人脸识别和指纹、虹膜相比,属于弱隐私,换句话来说,你的脸早就不是隐私了。”虽然我国人脸识别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旷视科技带领的团队多次在国际竞赛中排名第一,但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委会专家委员、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鑫分析:“生物识别技术看重的是实际运用,远比竞赛复杂。”
中国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生金说:“中国刷脸技术与西方同样优秀,但在商业化部署方面我们遥遥领先。”但是刷脸的商业化,还面临很多问题,一台机子上千上万,普及具有很大的挑战,同时人们的担忧也会成为阻力。如果刷脸技术运用不光是为了赚钱,而更多地运用到像规范公共厕所纸的使用这些方面,会让社会更加人性化,也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
http://www.dxsbao.com/news/1441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