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到哪都要躺着的人,不是蹲着就是躺着,能躺着就躺着,这就是我的一个生活习惯。跟当代年轻人没什么关系,只跟我有关系,主要是想让自己放松一下,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压力太大,其实很多都是不必要的,能让自己放松的时候就放松吧。”在这个凡世里,朱敬一就躺于人海中。
先败后成的独特风格
差25年就能跨进“00”后门槛的朱敬一出生于江苏江阴一杏林之家,但朱敬一并没有跟随父母的脚步,走上在急救室里救死扶伤的道路。
由于高中的学习成绩还不能能达到医学院的标准。在高二下学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和母亲的鼓励下,朱敬一成为了一名艺术特长生,并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在每日与深深浅浅的墨迹打交道中,朱敬一开始满腔激情,除了每日的专业练习外,他还经常抽出时间去各处写生、仔细观察国画大家的作品中手法和意象。但日复一日重复几个固定的模板,这个自称“奇葩而自洽”的人,想尝试一种“新玩法”。
看着一幅幅格式都大体一致的画作,他疑惑:“水墨都被困在纸上千年了,为什么不给它来点解放的口子?”朱敬一说做就做。
大学毕业,朱敬一在家乡江阴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个教基础绘画、设计以及艺术欣赏的老师。在这里,朱敬一大施拳脚,搞美术改革,提倡“随性教学”。最重要的是,适逢互联网兴起,接受中国传统美学教育的朱敬一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颠覆于往常,没有明确的界限和秩序。
纵横交错,色彩肆意挥洒。朱敬一的画风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威廉·德·库宁的的启发。他说:“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传统的温文儒雅的艺术家很有冲击。”
由于学校方面发展方向过窄,30岁的朱敬一离开无锡,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快节奏、开放、百卉千葩的魔都,朱敬一不自觉的加快了创作步伐,他的目标十分明确:我就是要做艺术家。在群英云集的上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辈,想立足就得有足够的奖项傍身。但是在当时的业界里,朱敬一这样风格的作品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正能量、符合主旋律的作品才是最受青睐的,我这种妖魔鬼怪的玩意是不入流的。”虽然朱敬一的目标是全国美协,但当时地方性美协如江阴美协都将他拒之门外。
就在朱敬一都快被现实击溃时,他从小就备受“差评”的字体却在网上贴出后掀起了一阵“网红风”。从“一旦被父亲看见就会被立刻绞杀”的不待见到网友亲切地问:“老师今天什么时候给我们看看字呀?”,这两者态度反差很大。看着自己的“南门字体”自成一派,朱敬一对这个“妈蛋的世界”发表了自己的领悟:自己不懂章法或许是因为自带系统,bornwiththis(相伴而生)。
朱敬一对美国作家凯文·凯利的一本著作《失控》感触颇多。书中的“不需要中介”理念促使他在微信、微博、淘宝等平台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加上威廉·德·库宁的理念,朱敬一作品的“不同于大众的奇葩”风格逐渐成形。西方色彩与中国传统形象的结合物《妖野荒踪》,以树脂为画板、喷枪为笔的《立体的墨》,《万物》等系列作品开始不断进驻各地美术馆、画廊。
与此同时,朱敬一的奇特风格在业界开始流传开来:来到上海逐渐安定后,朱敬一陆续举办个人展和群展随着他的作品由网络发散向全国各地,不断有品牌商们向“那位朱敬一老师”寻求合作。时任《外滩》画报文化总监的吴志超给了一个特别符合朱敬一气质的点评:“将国画中的某些技法笔意和形象融入到西式的画布和颜料,整幅画在“群魔乱舞”的混乱中有一种奇妙的和谐。直观地说,就是朱敬一怪异的想象力以及这怪异中透出的自得其乐。”
在艰难时期,朱敬一曾低头但不妥协;风格不入流不是问题,他也不会放下打磨自身棱角的矬子。因为“就是喜欢艺术”。
斜杠中年人
网红书法家、毒鸡汤、演说家、淘宝店主……对于身上的标签,朱敬一本人对这些称呼倒表现得十分豁达:“我无所谓,随便他们说。”
其实最得他心的,是一个特别的外号,南门大人。
几乎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被问过这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朱敬一不假思索,“我要当南门权力最大的官。”姑姑、表哥们忽悠这个小小的孩子,说当地最威风的官就属看门人“南门大人”了。朱敬一扬起小小的脑袋,稚气又坚定地说,“那我就做个看门的!”后来朱敬一也的确成为了一个看门人——南门精舍的大门,这是他的工作室。
公众号瀚墨云桥这样描述南门字体:不篆、不隶、不草、不楷,像画、像玩、像游戏,这种说法也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南门字体,朱敬一说这是他“身体的自带系统”。
面对媒体和群众对南门字体的好奇,朱敬一哈哈一笑表示:“它(南门字体)是流淌出来的,我从来都不用创造这个词。”
他爱画,也爱字。朱敬一所说的“流淌”,就是在写字时融入涂鸦风格,多用转腕,笔画顺序也和传统字体不一样,写“一”,是从右到左写的;写“口”,像画一个圈似的画下来。
“以画入字,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做一个书法家来看待,用画画的方式、方法写书法,觉得比较好玩。”在书写时加入自己早年学习的画画习惯,使得原本形态各异的笔画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副绝妙的“山水画”。
对朱敬一和他的作品艺术评价家赵松这样说:“他虽然是水墨出身,但他没有停留在传统和当代的范畴中,而是独辟蹊径,将自己的热情和手段投入到那种奇幻叙事之境和新材料山水意境的构建中去。”
关于南门书法,大众最好奇的地方就是朱敬一如何创造出这样的特点。他索性将这个问题扔给后世的人去考虑,因为他就想做个艺术家,不需加其他前缀:“如果一个艺术家考虑自己的作品要如何才能算上有个性,那么他就变成了一个艺术教育家了。”朱敬一觉得书法特别简单,一张纸,一支笔,随意书写,获得的愉悦感却特别强烈。从心底生出的满足感,也能填饱他不如意。
在主办方给他的“书法家”名号前强烈要求加上“业余“两个字的书法家,像朱敬一这样的网友们都说是头一次见。用他的话来说,“业余”一词能够表达自己与其他书法家的本质区别。在外界看来,这更像是他对自己个性风格的不妥协。
朱敬一常接受各媒体的采访和演讲,他也自嘲:“我比较喜欢夸夸其谈。”他觉得这些邀请就是一个挑战,在众人面前讲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的新想法。总是围绕“要倾听身体的声音”来展开演讲,他说,因为“革命的本钱”能支持他实现一生的想法而毫无利息。
一个名为“牛镜”的百家号自媒体曾发布过标题为“艺术界的泥石流!当了20多年清贫画家,朱敬一却靠着毒鸡汤书法火了”的文章。标题党纷纷被吸引进去,可观的转载量和阅读量正面展示着毒鸡汤的影响力度。如果说南门字体是一个另类的成功,那么朱敬一的“毒鸡汤”就是为这个燃烧的成功添了一把另类的火。
“秃如其来。”“吃得苦中苦,心里会更堵。”“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毒鸡汤配上朱敬一非书非画的南门字体,网友评价:“绝妙!让我在体味人生时顺便给了我一巴掌。”
许多网友好奇,这朱敬一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文案高产似那啥。其实朱敬一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也是一名“文艺青年”,将自己吸收的文化加以改造,就成了他笔下的“扎心”鸡汤。这些文案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广西吃喝玩乐》的百家号媒体用一句话总结:“瞎说什么大实话!”这些“毒鸡汤”,从构思到写下,都是朱敬一对人生的洞察体会。
朱敬一每天都会在微博准时更新一幅书法作品,为网友们来一篇“读读更清醒”的睡前读物。翻看着评论底下“求作品,挂在家中书房’激’励自己用力工作学习。”朱敬一在被逗乐的同时决定,干脆在淘宝上开一家网店得了,既满足了粉丝的愿望,又能让自己的“南门精舍”工作室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朱敬一说,有乐就得为。
除了销售自己的书法作品,朱敬一还加上了与其他品牌的联名产品,最近新上的涌泉高山特级小仔贡桔就是朱敬一x修馋集(涌泉蜜桔龙头企业)的联名产品,图片上诱人的小桔子配上朱敬一的水墨字体。黄黑相间跃然于纸上,活泼中带点传统的韵味。正中朱敬一不固守成规的想法。
“我们终将嗝屁,活着就要与众不同。”
艺术商业两不误
“扬州八怪早期在扬州,清朝的时候按他们的比例来算,一张画的价格也就顶一个星期的饭钱。现在你去买一张美院毕业的学生的画就要个三五万。一个上海的白领,税后收入大多数也达不到这么多钱。”浸淫艺术这个圈子20多年,朱敬一看着艺术作品价格一步步登天。这样怎么让艺术推广?他决定,艺术平民化从自己开始。
朱敬一自豪的讲:“实际在推崇艺术平民化这件事上,我的书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第一,我不写繁体字;第二,我写的字,只要上过小学三年级的人都能看懂。价格方面,我放的也很低。”在朱敬一的网店里,他的书法作品分为两种类型卖:188元的限量复刻版和3000元的真迹版,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面对其他人的“艺术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批评,朱敬一在对网易的采访中回答:“纵观艺术史,艺术品从诞生的最初,它就是一件商品。你不给唐伯虎、伦勃朗一分钱就想要他的画?想的挺美!”
他不回避艺术与钱的关系,这也是他与传统的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价格符合(我的想法)就愿意定制,我和他们(传统艺术家)其实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敢想,而我敢说,因为我还要吃饭。”
朱敬一不认为在世界闻名的博物馆、美术馆里挂着的、用灯光打亮的、人们去跪着崇拜这样的作品是不利于艺术发扬的。
关于什么才是好的艺术品。朱敬一说:“哪怕是隔壁老王的一张画,只要它能打动你、勾起人的情绪,作为一面镜子来反映人的内心,它对你来说就是好的艺术品。”
书法上独创一派,淘宝营业额月入10万。在17年的淘宝造物节上,朱敬一店铺所在的摊点前人流不散,许多人等待两三个小时就求在摊点里的海洋球“沙发”放心一倒。许多人都意犹未尽,还想着就这样躺过春夏秋冬的上班:“特别有意思,在繁忙的工作时间还能有这么一个放松的地方,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艺术。”
组织者看着兴致高涨的人们,觉着应该应该给朱敬一一个奖励——于是他的“朱敬一和他的朋友们”网店入选“淘宝十大神店”。但是朱敬一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就艺术平民化这条道,他势要一直走到黑。
有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助手在后面可劲推,朱敬一的艺术路走得比以往顺多了。“互联网时代,方便的、直接的链接最重要。”通过互联网多元的平台,灵感往往就直接从顾客、公众号读者的留言里跳到朱敬一的头脑中,相较于传统画廊,少了求证反馈的过程。
“不抱大腿,不装逼”,一边接受新的想法,一边卖出新的画作。朱敬一自己对自个“拥抱”互联网的行为还是挺满意的。在“艺术平民化”上,他说,要做还很多,“不一蹴而就”。
http://www.dxsbao.com/news/1482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