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寻迹
——朱家峪调研日志
在8月20日,我山东大学“古村新迹”团队一行人前往享有“江北第一古村”美誉,栉风沐雨六百余年的朱家峪。
作为省重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对象,朱家峪的古村文化得以深入挖掘,朱氏家祠、朱氏北楼、进士故居、女子学堂、李精一故居等景点得到重点修复,并恢复、建设了八大传统作坊及章丘名吃小店和朱家峪农耕博物馆、章丘铁匠博物馆,并对朱家老街的21处破损房屋进行抢救性修复。
古村为梯形居落,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朱家峪老村内祠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拱卫映带如画,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大小景点80余处,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为保护古村风貌,如今大部分村民都已迁至古村北侧的新村中,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新村呈现出既有白墙灰瓦古风古韵,又有现代农村生活气息的和谐场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资源和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每年吸引了中外大量观光客。
上午我们一行人从古城墙下走进古村区域,一路上小河、山洞、石屋、水车……让人不禁有“时空穿越”之感。随着近年来对朱家峪村文物古迹、环境以及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区的重点保护,古村从整体上保持历史村落“四山围双溪、四巷串古韵”的特色骨架,让朱家峪成了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一方宝地。
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走访,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回答,整理之后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对是否建成景区没有太大感触,对古村的感情也不深,跟随国家政策,听从组织安排,不过他们也基本认为景区的建成或多或少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可以隐约感觉出他们古村保护意识的缺失。
二、在朱家裕建设景区其实是对古村的破坏,景区的建设尽管恢复了部分景点,但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古村的原貌;其次,娱乐为主的商业化运作对古村文化了传承没有多大意义。同时与存留的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该村的非物质文化意义上的文化空间却以祭司、庙会的形式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除了重要的节庆村里还举办一些活动之外,村民的信仰意识和宗族意识逐渐淡薄,一些文化逐渐沦落为展览展示、旅游观光的对象,此外,这些残存的非文化遗产在传承上也有着极大的困难。
三、建设景区是对古村极大的保护,正如我们在古村中遇见的一位八十五岁高龄的大爷,他对古村的感情比较深所以一直没迁出,也觉得现在的生活过得不错。他还说,古村现今的生活与过去差别不大。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一行人对古村落保护有了更为全面的看法,保护古村落不仅仅是保护几幢老房子,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承。曾经,中央文件中一句“记住乡愁”,勾起多少人的故园记忆、人生回味。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待每一个古村落,呵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每一处“江山胜迹”,不只是为了安顿好过去,更是为了赢得我们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news/650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