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是习总书记的理想,更是人民的热切希望。作为见证地方历史、承载地方精神文化的历史遗迹,宋氏、郝氏两祠堂历经风雨沧桑,仍顽强屹立于杨香村这片乡土之上。7月16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传承德孝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后杨香村,追寻古老而又肃穆的祠堂文化,守望历史遗留下的绵绵乡愁。
麟趾呈祥绵世泽,凤毛济美振家声
据村民们讲述,六百多年前,宋氏、郝氏祖先携家人来到一个名为“杨昌”的村,并在此定居生存。后因杨香女扼虎救父的故事等原因更名为“后杨香村”。为谨记先人的厚德家训,后世子孙建了这承载族训和家规的祠堂。
走进“宋氏祠堂”,悬挂在正中央的是宋氏“家堂注”匾牌,上面标述了宋氏迁移后第一代先人的关系图及五世至十六世宋氏祖辈的名字,据党支部书记郝发龙介绍,匾牌上面留有名字的都是过世的先人。一幅“家堂注”,承载了上百年宋氏家族的风雨变迁,每年除夕,后杨香村的宋氏、郝氏村民都前去祭拜,以“请”先人回家过年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和谐、友善是宋氏人不变的传统,他们进入祠堂虔诚自省,具有非常大的教化作用。
松发千枝是一根,水流万派无二源
推开郝氏祠堂的大门,一种古朴庄严之感扑面而来。郝发龙对郝氏“家堂注”行跪拜礼以表尊敬。行礼完毕,他介绍,悬挂于大堂的“家堂注”是目前保存最久的一幅,画上一男一女两位郝氏先人慈眉善目,保佑着郝氏一族的绵远流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人想要烧毁这些东西,于是我父亲将这幅‘家堂注’卷起来藏到了房梁上,才免去一劫”,郝发龙谈及此仍感慨万分。郝发龙还指出,中国人有一个古老的概念——家,它是一家人团聚的精神纽带,而郝氏祠堂带给子孙的正是道德的规范和孝心的传承,凝聚宗族力量,如祠堂内族规要求那样,郝家人团结一心,并肩走过了多年风雨。
宋、郝氏两族共同生活在后杨香村,而两祠堂的延续也使得两族人优秀传统和品德精神得以传扬。通过后杨香村一行,实践队真正感受到淳厚、深远的家文化,领略到以“孝女杨香”为代表的德孝文化的独特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8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黄浦江的晨雾尚未散尽,“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已踏着外滩的晨钟,叩响了曲园人在东海之滨的精神原乡。甲辰年腊月,这群身着藏青色校服的青年如同七十年前初代学人背负书箧南下……
马晶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当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抚过青砖黛瓦,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的飞檐斗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甲辰年腊月初一,“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对教育圣殿的朝圣之心,踏……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和煦阳光下,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1月11日,这群怀揣着对母校深厚情感的学子,踏上了探索曲阜师范大学校内教师博物馆的旅……
卢奕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曲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为了探寻校友们的奋斗足迹,传承曲园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校友会“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1月13日与曲阜师范大学上……
马晶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在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带着对校友的关切与对校史传承的使命,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2025年1月11日上午,拜访了曲阜师范大学上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孔子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交流研讨、宣传推广等形式,深入探寻儒家文……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曲阜师范大学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精神,2025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赴济宁市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庆祝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深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紧密联系,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在校友之家开展了一项颇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