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丝路筑梦译学团”全体队员来到莒南县涝坡镇党员严汝香奶奶家慰问并展开调研,听奶奶讲“识字班”的故事。

严汝香奶奶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可依然精神矍铄。作为一名党员代表,建国初期,严汝香奶奶就参加了学习班。严奶奶表示:“上世纪50年代,俺们大伙都认准只要学习好,就会工作好。高家柳沟的记工学习班,受到了咱们毛主席的称赞,应村里要求,俺们这些党员更要带好头,做计划,让村里的大伙都能识字学习。”当时条件艰苦,没有土地建学堂,她身为党员,带头填水沟,盖学舍,终于把学习班组建起来。当时大家都是几家几家的一起学,一开始学习村名、官名、地名,后来学习《乡土识字课本》上的东西……在当时革命的环境中,“识字班”对于人们提高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为革命事业的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严汝香奶奶拿出她珍藏多年的《乡土识字课本》,为队员们展示其中内容。认真聆听奶奶的讲解,仔细阅读课本,今夕教育对比,又增添许多新的收获。队员们又邀请奶奶唱起了识字班时期的歌谣:“月芽月芽河,流呀无数年,组织起来力量大,征服河山有条件。河流改了道,小地连成片,年年大增产……”在严奶奶欢快悠扬的歌声中,“丝路筑梦译学团”结束了今日的调研。奶奶热情地出门相送,队员们与奶奶挥手惜别。

经过调研,队员们认识到“识字班”是莒南乃至整个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富含红色文化基因的土地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未止步……
文:代绍同
图:赵家玮、沈梦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97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