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载成效显著 社群互动成就精准——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中南路街道小刘家湾社区调研
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武昌区城市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收集更多城市精准扶贫的相关信息,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城市精准扶贫调研分队队员于7月24日、25日前往中南路街道的小刘家湾社区进行调研学习。小刘家湾社区书记周书记、低保专干李姣兰等应邀接受了实践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7月24日上午,周书记简要介绍了小刘家湾社区的概况和2018年上半年的脱贫成绩,在与周书记的交流中,队员们发现小刘家湾社区的组成部分比较复杂,包括部队大院、老旧小区等,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居民有4000余户,每个网格员负责300户以上的社区居民。网格员基本上每天都要下网格,收集社情民情,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和反馈。网格员在下网格时会重点关注贫困居民,如果“听到街坊说谁谁(贫困居民)病了,谁谁(贫困居民)又怎么样了啊”,“我们就会上门问问什么情况,探望一下什么的”。
图1:队员访谈脱贫居民
7月24号下午针对脱贫居民的调查开始,在实践队队员们的指导下,社区脱贫居民配合填写了调查问卷,自主填写问卷的脱贫居民认真的完成了问卷并就问卷中的疑问询问了调查员,调查员给予了积极回应。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脱贫居民,调查员们采用口述问卷、口头回答、书面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通过受访居民的口头回答,队员们得到了比勾选答案更为丰富的信息。其中一位姓耿的老伯,他通过熟人介绍获得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在小区门房值班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享受了城市精准扶贫中的相关的就业帮扶政策,每个月会发放一定的补贴,他的妻子是一名洗车工,女儿也已经就业并正在接受成人教育,全家的总收入达到了7500元以上,目前是该社区受访脱贫居民中收入最高的一户,其中政策收入占家庭月收入的26%。在访谈中,五位受访者都具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和社区工作人员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联系,而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的脱贫所付出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是“有目共睹的”,受访居民表示“心里很感激他们”,平时也会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作为武昌区城市贫困治理的两项重要政策,城市精准扶贫政策与之前的城市低保政策衔接紧密,一位孩子即将入学的受访居民表示,只要拿着低保证到指定的学校就可以享受城市精准扶贫中相关的教育帮扶政策。
图2:队员访谈社区工作人员
随后,队员们在7月25日上午8:40开始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专门负责社区扶贫工作的李专干正在为一些贫困户填写相关的保险单,调研开始后在队员们问到政策培训的相关情况时,她说:“基本上每出一个新政策就要培训,像城市精准扶贫这个,是培训了三四天,最后就是不用看就能说出来,这一条什么什么的(是什么),所有的搞(做)这个的,所有武昌区社区里面搞(做)这个的基本上都能做到。”政策的前期培训是比较到位的,后续的街道方面的培训则通过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情况推动政策落地与实施。在问到目前扶贫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时,李专干强调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她通过列举本社区一位癌症患者的情况来说明“救命药”为大病重病患者急需却又无法纳入医保的窘境。在谈到城市精准扶贫的工作考核时,一位具有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网格员提到目前城市精准扶贫同其他事务一起下沉到网格内,成为每一个网格员的日常工作,并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这样的做法其实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对于在社区工作时间较长,对本网格内情况比较了解的网格员来说,“哪家什么情况,能不能用(这些政策),能用我们就帮他把这个弄(争取享受)了”,同时“我们每天都要下网格(了解情况),对一些低保户情况也很熟悉了”,“有时候看他出去了,我们就会问去干嘛啊,他说买点菜,我们问现在菜价多少,他回答菜又涨价了”,“我们就是这样了解了他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也就是说在社区日常工作中,网格员的日常经验可以为“精准”和“跟踪评估”提供巨大帮助,同时城市精准扶贫可以督促网格员更多注意到这些贫困群体的现实需要和生活状态。目前来看不利的地方是,其他社区事务会对网格员在城市精准扶贫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产生“挤出效应”,一些网格员建议应该设置专人或者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城市精准扶贫,这样,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更加集中,更能实现“精准”。
图3:调研活动结束后队员合影
望日后武昌区的城市精准扶贫工作能够更多的听取社区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声音,吸纳他们的工作智慧与技巧,推动城市精准扶贫的进一步“精准化”、“专业化”和“在地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29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